> 專題稿件

孫郡霞:三尺地的追夢之旅

孫郡霞:用心走好每一步,是我今生永遠不變的信念與堅持。

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首批學科帶頭人,入選陜西省教學能手評委專家庫、語言文字專家庫、教師資格證考試首席評委庫。延安市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師、三八紅旗手,延安市關心支援少隊工作好校長。現任延安實驗小學校長。

在教育這片沃土上,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度過28年的時光了。歲月易老,當兩鬢銀絲綻現,我也一步步從講臺上的青澀新手成長為陜西省三級三類骨幹教師體系建設中的省級能手、省級學科帶頭人、陜西省特級教師。收穫的上百張榮譽證書,鋪就了我作為教師走過的道路。這裡面,有我的學生,有我的課堂,也有我的同行和我的夢想……

教育不僅需要熱情,更要有方法

1986年,初中畢業時,母親還是民辦教師,我也是農村戶口,在眾多的初中專學校中,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師範。憧憬著像母親一樣,做一個受人愛戴的教師,每天都能聽到悅耳動聽的“老師”稱呼,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師範受到的教育,母親傳遞的信念,使我認為一個好老師就必須當班主任,只有當了班主任,教師的人生才算完美,教師的職業才有意義。為當班主任,我還走了一次“後門”,托在鄉鎮教委的三爸給校長説了一下,才當了班主任。學校將我分到了一年級。憑著對教學的熱情,開學不到三天,我就記全了全班三十多個學生的名字,大概知道了他們都來自哪個村莊。

不想,一件讓我手足無措的事情在開學第三周不期而至。我第一次因為學生的作業沒寫完,很生氣地用書在一個女孩子的頭上拍了一下。結果,這個女孩子站在座位上放聲大哭,全班學生都瞪大眼睛看著她,也看著我。當時正是上課時間,突然出現的哭聲讓我不知所措。我惱羞成怒了,瞪著這個女孩子:“不許哭,再哭就不讓你上學了。”對於剛剛七歲、剛剛離開父母的孩子來説,上學根本就不是重要的事情,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才是重要的,所以我的威脅一點兒作用都不起,女孩子哭的聲音更大了。我無奈至極,停下課,看著她,全班同學也都瞪著眼睛,看看我,看看她。正在這個時候,路過教室的李玉賢老師走了進來。她走到孩子跟前,邊抱邊哄,離開教室時,她對我説:“你繼續上課,我先把她領走。”就這樣,教室風波才算停息了。

下課後,我第一時間來到了她的辦公室。李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對待孩子,不能急躁,更不能動手,要學會包容。”我頻頻點頭,這一次,讓我清楚地知道——教育,是需要用方法的。

結果不到兩個月,我又一次遇到了新的問題。

我正神采飛揚地講著課,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個男孩子突然從椅子上滑倒在了地上。教室裏一片驚呼聲。我顧不得放下書,就跑到了這個男孩子跟前,看到孩子口吐白沫,嚇得我腦子一片空白。正在失措的時候,聽到一個孩子説:“他是羊角風。”我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扭頭就問:“那現在怎麼辦?”“掐他鼻子下面。”掐鼻子下面,不就是人中穴嗎?這個我會!我趕緊蹲下身子,把左手伸到孩子的頭下面,墊著他的頭,用右手使勁地掐孩子的人中穴,同時讓班長去叫校長。還好,一會兒,孩子醒了過來。這時候,學校裏沒課的老教師也來了,有去教室組織課堂的,有來給我幫忙管理生病孩子的,我揪著的心才算放下。

這次事件,讓我明白兩個道理:一是教師不僅僅是教好書,更重要的還要懂許多知識,包括疾病緊急救治知識,關愛學生身體健康比教好書更為重要;二是同事之間的團結友愛是最貼心和暖心的,一個集體,有了團結的力量,身為集體中的人,將敢於面對一切的未知與困難。

隨著工作調動,我遇到了一生最難以忘記的黃龍縣石堡鎮小學有名的五年級(2)班。説起這個班,全校老師都知其名。其之所以出名,是因為班級裏有六七個異常調皮的男生。這些學生聚在一起喝酒抽煙打架是家常便飯。剛接班第一週,我在觀察他們,他們也在觀察我,除了課堂上我時不時地點名讓回答問題外,其他時間都相安無事。第二周就出現了苗頭,那群孩子的頭兒,一個叫黃棟的孩子沒交作業。我不動聲色,下課後很隨意地詢問他沒交作業的原因,自然知道他給我的那些理由是藉口,我也沒有説什麼,摸了摸他的頭,只説下午早半個小時到我家裏來(當時教師吃住都在學校,宿辦合一,家就是辦公室),就讓他活動去了。孩子也聽話,按時來了,我給他個新作業本,告訴他今天的作業內容,讓他在我家提前寫,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寫到上課再走。就這樣,遇到他不寫作業的時候,我有時候批評敲打一下,有時候什麼話都不説,直接叫家裏來做。其實叫他來家裏的目的,並不是為寫作業而寫作業,而是進行個別談心,讓他從心裏覺得老師很愛他。這是一種情感的滋養,一種情感的驅動。這種包含“愛”的方法,百試百靈。

就這樣,我用“愛”這種方法,“收服”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管理的學生,我也用“愛”這種方法,為這些孩子的人生指引了方向。因為我知道,作為教師,熱愛學生是職業需要,只有讓學生體會到了那份發自內心真摯的愛,學生才會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實現“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應。

保持成長的姿勢,才會遇到助你向上的人和事

我所在的黃龍縣白馬灘中心小學,雖然是一所鄉鎮中心小學,但聞名全縣的老師很不少。剛畢業的我,在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的就是當時學校已退休的黨碧琴老師總結和傳承下來的方法——整齊地讀音節,整齊地書寫筆畫,整齊地運用“加一加組字法”進行字形記憶。有效的方法讓我迅速地適應了語文教學。第一學期末,我便引起了縣教研室語文教研員的關注。

當時全縣都在進行“目標教學法”課堂教學改革,我們學校也不例外。我已經不記得當時是怎樣培訓和磨課,只記得學校的語文教師和縣教研室谷新紀教研員一遍一遍聽、評我的課。1992年,在全縣的“目標教學現場會”上,從教僅僅三年的我呈現了一節示範課,受到了與會老師的好評。同年,我撰寫的第一篇論文,也獲得全市論文評比一等獎。這對於一個鄉鎮小學的青年教師,是多麼大的榮譽,多麼大的肯定啊!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好教師也是表揚出來的。領導的認可,同事的鼓勵,學生的熱愛,使我在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順暢,越來越幸福。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鄉鎮學校教學資料沒有像現在這麼豐富,當時唯一能夠幫到我的,就是上師範時的教材《小學語文教學法》這本書,有時教學到某一個章節,某一篇課文,就會想起此書講的案例,便把書翻出來重溫一遍,將方法拿來一用。第二年,我遇到了語文教師的摯友——《小學語文教師》。淺淺一覽便讓我愛不釋手,從此,等待每期《小學語文教師》也成了一種習慣,這本雜誌幫助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教學問題。之後,我又訂閱了《小學語文教學通訊》,從實踐操作到理論指導,我的視野更加寬廣。因為開卷有益,便與書永恒相伴。直到現在,我的書桌上,總有翻開的“教師”或“通訊”。它們成為我教育教學思想形成與能力提升的最直接的良師益友。受《小學語文教師》“板書集錦”的影響,我曾在1996年左右,將當時1——6年級的每一篇課文的板書都做了整理,這樣的資料整理,為我解讀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的語文課堂,最鮮明的特點便是邏輯思維清晰明瞭,我想,這便是得益於板書設計必須條理清楚這樣的思維影響了。

最難忘的課堂是1996年為延安市教研室調研員展示的《飛奪瀘定橋》一課。為了準備這一課,我查閱資料,製作課件(當時是手寫、手畫),精心設計,自認為萬無一失。上課的時候,教學內容按照我的預設順利地得以完成,我的設計思路得到了聽課的市縣教研員的一致好評。但是,這卻是讓我最汗顏的一次課堂展示。不知道是不是我太看重這次展示,課堂上的語言表達、朗讀指導都不同於往日,孩子們被我標新立異的方法弄得無所適從,教與學嚴重分離。雖然教研員們説,你的設計沒有問題,是孩子配合不好。但是我知道,作為教師,課堂上孩子的“不配合”,就是教師的“不合格”。一切教學活動,是為了孩子學得快樂,而不能讓孩子來配合教師。

從那以後,想方設法讓課堂的“教”與“學”融合,便成了我課堂教學追求的方向。即便是簡單的語文課,我也毫不馬虎。有一次,我講一節戲劇體裁的文章,為了讓孩子感受什麼是戲劇,我專門跑到音像店買了幾盤戲劇磁帶,在上課之前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感受不同曲種的風格。

一路走來,我已經習慣了備課前的查閱資料,上課時的“教”與“學”相融,課後輔導的“單兵較量”。正是因為每節課準備得紮實充分,課堂上可以不拿課本,不看教案,眼睛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思路時刻緊跟學生知識的生成。老師們對我説,你的課紮實,有利於學生發展;學生們對我説,孫老師的課有趣,聽得輕鬆,學到的知識豐富;家長們對我説,您的課孩子們喜歡,孩子的語文成績進步很大。作為一名教師,還有什麼比這樣的評價更令人欣慰呢?

回望來路,最清晰的是那些踏實認真的腳步

1993年,我帶的學生從一年級升到了四年級,開始參加學校中高年級的隊列隊形比賽。當時,作為班主任的我,根本沒有想到拿冠軍這種事,只是覺得借隊列隊形這次比賽,讓學生受到規範的“立正、稍息、向右看”等基本隊列知識和技能訓練。所以,每天下午我都比別的班訓練的時間多,靠著我在師範學到的微薄的體育知識,我帶著這群娃兒們每天堅持進行“整隊、走步、跑步、前後左右轉”等技能訓練,有時候還請初中的體育教師來指導(當時由於教師資源緊缺,鄉下小學的常識課、地理課、體育課、美術課大都是語文、數學教師兼帶的,可想而知,體育課的教育效果會是怎樣的)。比賽那天,班級學生整齊劃一的步伐、乾脆利索的動作、準確無誤的方向、敏捷自信的精神引起了全校師生的關注和掌聲。毫無疑問,冠軍降臨到我們班了。這真是一個天大的驚喜,我只想教給孩子們體育運動的技能,卻不想他們給了我這麼厚重的一份榮譽!

那一次,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真誠紮實地付出,才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那一年,是1996年,六年級的第二學期。我一邊進行新課的學習,一邊進行整合復習。那時候,沒有印表機,沒有電腦,更沒有豐富的考題資源,一切的復習題都需要自己整理、製成試卷,然後用專用的刻刀筆刻寫在蠟版上,再一遍遍地調油墨,直到比例適宜,印出來的試卷才清晰明瞭。我已經不記得當時是怎樣的進度了,只記得,幾乎一天一份自製的試卷,題是自己出的,卷子是自己印的。每天都是白天考,晚上改,第二天講,講後再考一份,週而复始。好像是伏案過久,有些討厭坐在書桌前工作吧,每天晚上靠在床頭坐在床上批改卷子成了我們家晚間生活的一道風景。第二天講試卷的時候,總能夠一口就點出哪名學生錯在了哪。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一年的統考,我所帶的六年級(2)班,當初被認為很搗蛋調皮的一個班級,考了全縣第一的好成績。後來,聽一位家長談起,我才知道,我按專題、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印製了76份試卷,批改了76份試卷,講解了76份試卷。可能大家會説,這麼多試卷,不是進行題海戰嗎?不然。對於一個從沒有帶過畢業班,對小學語文教學體系還不熟悉的新教師來説,唯一能做的,便是用勤奮和努力,專心和堅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教育之路——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是我今生永遠不變的信念與堅持

我就是用這樣的信念與堅持,帶好一批又一批學生,做好屬於教育教學的每一件事。

天道真的不曾辜負我這個勤奮的人。我所帶的每一屆畢業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我所帶的每一個班級,總會被評為優秀。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坊、工作室,我的團隊成員和我一起,用勤奮和堅持,走上了一層又一層臺階,獲得了一項又一項榮譽,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肯定與認可。

成功的道路上,滿滿的都是職業幸福感!

猶記得,為了備戰省級教學能手大賽,每天晚上奮戰到午夜十二點,第二天和團隊教師上課磨課,堅持半年之久,沒人退縮,更沒人掉隊,那一年,我們六名參賽省級教學能手的教師全部載譽而歸;猶記得,為了完成《體驗式習作教學》專著初稿,我每天晚上開始書寫,一寫就到淩晨時分,堅持將近十個月,當出版後的專著分享給全省更多語文教師時,那份欣喜油然而生;猶記得,2013年秋季,承擔高中改制為小學後的棗園小學的改制工作,每天為原高中的老師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指導,為原高中老師講解少隊活動如何開展,為那些比我年齡還長的原高中教師進行心理疏導和工作方法指導……辛勞沒有白費,半年後,棗園小學無論教學上還是管理上,都井然有序。

天道總酬勤,我的教育之路,每一步踩出來的都是勤奮。

三尺講臺的追夢之旅,一走幾十年。短短人生路,總要走得有價值,有意義。而我,從踏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就堅定地認為,教師,不僅僅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事業,是我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將在三尺之地繼續前行……

來源:教師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孫郡霞:三尺地的追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