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陜西靖邊:千畝山藥 鼓起農民錢袋子

“2017年,我們村上搞了一個28畝的山藥試驗田,農民都不懂山藥是個啥,技術也趕不上,一切都是未知數。”8月22日,靖邊縣楊橋畔鎮大橋畔村山藥種植戶楊偉説起三年來村裏人對種植山藥的認可,頭頭是道。“沒想到年底居然賣了個好價錢,好多沒種山藥的人都眼紅的不行!”

圖片1

“剛開始推廣山藥的時候,農民意識不到種植山藥有啥好處,我就一家一家地跑,磨破了嘴皮子都沒有群眾支援,都擔心種山藥的成本那麼高,到年底萬一不成功賠錢了誰買單。”負責推廣山藥的水庫移民幹部劉明河感慨道。最後,經過和村委會商議後,決定用村集體的28畝土地開片試驗田試種山藥,沒想到咱們這裡的土壤氣候特別適合白玉山藥的成長,年底山藥喜獲豐收,28畝試驗田的山藥畝産達到4400斤,一斤賣到4元錢,農民才意識到山藥可以掙大錢!

“2018年,大橋畔村裏山藥規模擴大到150畝,20多戶農戶參與到山藥種植中來。”劉明河説,今年,全村種植山藥戶增加至30余戶,全村共種了300余畝山藥,目前來看,長勢十分地好。

圖片2

為提高庫區移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水準,保障移民群眾“移得出,穩得住,能發展”,靖邊縣水利局積極探索適合庫區移民發展的特色種植産業及運作模式。2017年,該局聯合榆林市農科院有關專家,赴山東德州,泰安等主産區對當地山藥種苗的生長習性、品質、規格和病菌害防治進行實地考察,經過一一對比最終選擇了適合在靖邊縣種植的日本大和長芋種苗,在楊橋畔鎮大橋畔村推廣種植山藥28畝,項目採取專業人員技術指導、水庫移民項目支撐、村委種植管理的運作模式。當年除去種植成本,每畝山藥純收入達七至八千元。

在2017年山藥試點種植成功的基礎上,靖邊縣又將高家溝便民服務中心趙莊村,楊橋畔鎮陽周村,東坑鎮新界村列為水庫移民山藥種植項目試點,並在趙莊村、陽周村分別建成240m²山藥存儲冷庫,購置大型拖拉機,山藥種植開溝機、壟溝機、旋耕機及農藥噴霧機各2台,由村委作為固定資産集中管理,並統一採購山藥種苗。

圖片3

在東坑鎮新界村的田間地頭,記者遇到了正在為山藥噴灑葉面肥的益幫合作社成員拓兵道和吳天林,他們告訴記者,聽説去年大橋畔村種120畝玉米不如4畝山藥掙得多,今年,新界村10戶村民加入了種植山藥發家致富的行列,其中有8戶是脫貧鞏固戶,用流轉的260畝土地種植白玉山藥,由益幫合作社統一管理,年底按照市場價統一收購。

據了解,靖邊縣水利局在水庫移民項目中,充分探索“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水庫移民項目的扶持資金變股金,移民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勞力及籌資的方式入股,採取“六統一”管理模式,逐步實現“按股分紅”的收益分配機制,並以有能力吸收精準扶貧戶的種植合作社為平臺,共吸收精準扶貧戶13戶,其中鞏固戶10戶,貧困戶3戶。

為了解決技術難題,由榆林市農科院全程負責山藥入種前土壤結構的檢測,種苗品質、規格和病菌害的檢測,種植方法的指導,高架栽培、澆水、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和收穫期的技術指導。

去年,高家溝便民服務中心趙莊村130畝山藥再次喜獲豐收,畝産達到5千斤左右,除去種植成本,每畝山藥純收入達到4千至6千元,種植山藥期間所吸收的6戶扶貧戶按所佔合作社股份,已達到脫貧標準。今年,該村將山藥種植規模擴大到260畝,種植戶增加至16戶,其中5戶為脫貧鞏固戶,1戶為新增貧困戶,年底山藥成熟上市後,這戶貧困戶將徹底脫貧。(白淩燕)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