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洛川:做優做精蘋果産業 實現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目標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8月15日,“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採訪團一行走進洛川,在果農陳長建家的蘋果園,分享豐收前的喜悅。八月驕陽,整個蘋果園已經開始飄出淡淡香味。
嘎啦品種開始著色,紅彤彤的蘋果挂滿枝頭。賀冬鵬/攝
“十年以前,我這五畝地只能賣到八九千塊錢,現在能賣到10萬。”陳長建是土生土長的洛川縣舊縣鎮洛陽村村民,祖祖輩輩是農民的他通過多年種植蘋果走上致富路,在洛川縣,像陳長建這樣的果農還有很多很多,共同將洛川這個革命老區打造成蘋果之鄉。
技術改良標準管理 果農受益
1947年,洛川縣農民李新安用毛驢從河南省馱回來200株蘋果樹苗,種在自家地裏。從此,蘋果就在洛川安了家,並在此逐漸成長並壯大,後來成為陜西一張響噹噹的燙金名片。
陳長建向記者講述多年來種植蘋果經歷和經驗。賀冬鵬/攝
“現在的蘋果又大又甜。”陳長建跟記者交談時,臉上挂著笑容。今年已經74歲的他基本不下地幹活,大多數時間是給村上的果農做一些技術指導。經過多年發展,洛川的蘋果種植從剛開始的粗放式管理已經轉變為標準化的種植模式。目前,僅舊縣鎮洛陽村蘋果標準示範園就有980畝,畝均産量達3000公斤以上。
起初,洛陽村的蘋果種植走過很多彎路。陳長建告訴記者,以前村上的果樹種植是各管各家,粗放式的種植技術與管理模式,較低的市場價格使得蘋果不僅單果品質偏低,而且沒有銷路。
“所以現在要想盡一切辦法,把蘋果往好了的種,蘋果好才能賣得好。”陳長建告訴記者,洛陽村在2012年大膽在陜西省率先推行蘋果“二次間伐”,每畝需要砍掉一半已栽培的果樹,從原來的28株減少到14株,以徹底解決通風透光條件,便於機械化作業,並隨後多次推行了各種蘋果標準化種植與管理模式,不斷提升蘋果品質。
“品種、技術一直在更新換代,轉型升級。提高生産技術,再給群眾組織一些蘋果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訓。”洛川縣舊縣鎮洛陽村第一書記李曉俊表示,現在整村推進蘋果産業,重要的還是技術。目前,當地頂端果業公司與洛陽村合作,前端技術人員走村下地為果農講種植知識和新的技術理念。
蘋果品質愈來愈好,果農的收入也愈來愈高。通過標準化管理,洛川全縣50多萬畝蘋果園全部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蘋果)原材料生産基地認證,蘋果品質得到全面提升,效益大幅提高,全縣六成以上果農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全縣蘋果産業總收入超過45億元,洛川蘋果的品牌也名揚海內外。
電商銷售主導定價 果農增收
“我自己家有30畝蘋果,目前挂果15畝,去年通過做電商,一部手機一個星期賣完了所有蘋果,而且一斤增收3-5塊錢。”洛陽村村民張永亮説。
張永亮正在向記者展示他拍攝的蘋果短視頻。賀冬鵬/攝
2012年,外出打工返鄉的張永亮在QQ上聯繫了四個客商,蘋果賣了4萬塊錢。嘗到甜頭的張永亮開始了蘋果電商銷售之路,QQ、淘寶、微店,到現在的短視頻。“去年春節,最多的一天賣了800多件蘋果,掙了將近1萬塊錢。”張永亮説。
2014年以來,洛川開始在全縣加快推進電子商務地發展,使“網際網路+”理念深深根植于全縣幹部與果農心中。目前,洛川縣已完成電商人才培訓2901人,孵化相關企業45家。去年,洛川縣被國家商務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現在的蘋果被客商在田間地頭直接拉走了,産地價3-4塊,到消費者手裏可能賣15-16塊,客商壓低價格,利潤被他們賺走了。”李曉俊説。而網路銷售蘋果,改變了蘋果的售賣模式,也改變了以往客商訂價的主導角色。“以前客商説多少錢就賣多少錢,後來我們通過網路銷售,蘋果賣得快,價格還高。”張永亮説。
“蘋果大叔”張永亮在自家蘋果園。陳榮/攝
李曉俊表示,通過提高技術,完善基礎設施,建立標準化管理模式才能做大做強蘋果産業,促進果農實質性地可持續增收。為此,洛陽村與當地各果業公司合作,提供技術,建立託管。目前,洛川縣投入了巨大資金完善蘋果倉儲、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蘋果關聯産業鏈。“説到最終,種好蘋果,賣好蘋果,群眾收入才能提高,農村産業才能實現振興。”李曉俊説。(陳榮 實習生袁琳娜)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