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留住鄉愁發展産業 黃龍苜渠村築巢引鳳振興鄉村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在黃龍縣圪臺鄉苜渠村的村口,挂著竹編篩子,村名寫在竹篩子上面,村口兩旁是舊甕、石頭、磚頭砌成的墻。入村路上,有用石頭堆砌的褐馬雞造型,有舊物件砌成的城堡,還有迷宮、廣場、花池、鞦韆、梅花樁等。入村後,一棵大樹下,62歲的村民江運祥和村民們坐在樹蔭下,拉著家常。

1

苜渠村口。賀冬鵬/攝

江運祥説:“村裏以前破爛,柴火亂堆,垃圾亂扔, 路也不好,一下雨就成爛泥潭,走不成,現在是水泥路,乾乾淨淨的,每天還都有遊客來這裡轉。”

苜渠村是一個自然村,地處兩山夾一川的川道地帶,依水傍山,地勢平坦,河流水系穿過村莊聚集區,苜管路穿村而過。全村共有村民35戶101人,耕地面積707畝。

2019年,苜渠村開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圪臺鄉黨委書記溫超穎説:“我們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不破壞原始村貌的前提下,不浪費,不搞大拆大建,利用當地舊石頭和廢木材,恢復村莊的原始風貌,讓農村散發出應有的氣息,讓人能留下記得住鄉愁。”

2

苜渠村村民在村中央一顆古樹下乘涼拉家常。賀冬鵬/攝

美麗鄉村不僅是讓村子宜居,還要有産業興旺和鄉風文明。苜渠村地處北緯35度,有其獨特的地域環境,適合中藥材生長,更是板藍根開花成藥的“寶地”。村裏在“三變”改革基礎上,實施“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形成支部引領、合作社管理、村企合作、群眾務工的方式,引進龍頭企業在苜渠村大面積種植中藥材,著力把圪臺打造成連翹之鄉、中藥材小鎮。同時,借助鄉村振興示範點項目,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把苜渠村打造成集生態頤養、餐飲住宿、親子互動、農耕體驗為一體的康養度假旅遊觀光區。

3

苜渠村打造的城堡景觀。賀冬鵬/攝

江運祥家裏有八口人,他説:“我之前種苞谷一年一畝地收入800多,現在種了8畝丹參,養了30多箱蜂,有土地流轉收入,還可以在村裏打工,一天能賺120塊錢,現在一年純收入3萬多。”

溫超穎説:“群眾産業建起來、腰包鼓起來的同時,鄉風文明也要跟上來。”

4

溫超穎介紹圪臺鄉鄉村振興發展情況。賀冬鵬/攝

苜渠村的文化墻上,寫著村規民約、十個沒有、支部五推行、黨員五爭當、群眾十不準、文明鄉風八項行動;懸挂核心價值觀標識牌,矗立孝老愛民間俗語。另外,為移風易俗,苜渠村推行“板凳會”、成立“講學堂”、創辦“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辦“共用廚房”、開設“苜渠好人榜”、設立一台“紅色留聲機”、傳唱一首“産業致富歌”。苜渠村著力打造鄉風文明一條街,提升群眾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米彩虹 實習生袁琳娜)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