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洛川:喚醒農村“沉睡”資源 讓土地變得更有價值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土地是農村最重要的生産資料,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延安市洛川縣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中,探索出“農地經營權+多种經營權組合抵押”“農地經營權+農業設施權證抵押”“農地經營權+地上附著物抵押”等組合抵押貸款模式,破除農村産權交易制度障礙,推動集體資金、資産、資源保值增值。
洛川縣是果業大縣,自然而然,土地成為壯大集體經濟的發力點,而如何發展壯大全縣村級集體經濟,一直是個難題。據當地政府盤點,洛川的村級集體資産,大多是1998年農村土地30年延保時預留的部分機動地,以及村級舊學校、荒山、河流和林地等資源性資産。
洛川縣農村經營管理服務站站長賈海軍介紹農村産權交易中心職能。賀冬鵬/攝
2019年,洛川縣委發佈的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清單中,列出分管鄉鎮縣級領導、部門包抓領導、鄉鎮黨委書記、村書記、第一書記等責任主體和具體工作任務,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點黨建工作任務來抓。
洛川縣自2017年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以來,成立一百多個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建成13個縣、鄉兩級農村産權交易網路平臺,共受理有意向交易土地經營權714戶9537畝,完成土地流轉交易3977畝。
今年1月1日,新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開始施行,確立了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制度,明確承包方或受讓方可以用土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鼓勵和支援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從事農業開發和産業化經營。這讓洛川縣解決新型經濟實體融資難的問題突破了瓶頸。
洛川縣産權交易大廳內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貸款需要的部分證書。賀冬鵬/攝
洛川縣委、縣政府以規範管理機動地、四荒地為突破口,盤活農村集體閒置資源資産、培育集體經濟收入增長的産業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截至6月底,全縣摸底調查機動地四荒地122775.7畝,規範完善承包合同6513份,新增村集體收入621.5萬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我們為個人及家庭農場等經濟實體,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229筆1125萬元,增強新型經濟實體引領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能力,不斷擴大蘋果主導産業的規模化經營水準。”洛川縣農村經營管理服務站站長賈海軍説,目前,洛川縣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為抵押,為企業、個人及家庭農場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469筆3748萬元。(劉彬 實習生袁琳娜)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