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農業産業促增收 安塞金盆灣村荒地變“金盆”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安塞區磚窯灣鎮是一個總土地面積389平方公里,轄9個村79個村民小組,5253戶15570人的區級重點鎮。近年來,為解決人多地少、農民致富難的問題,磚窯灣鎮從鎮情實際出發,將金盆灣村作為示範點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大力發展棚栽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1

磚窯灣鎮金盆灣村菜大棚內,村民在番茄大棚內勞作。賀冬鵬/攝

金盆灣村按照“産業支撐鄉村振興”的思路,抓住政策機遇幫貧困戶發展農業産業,通過政府協調爭取扶貧項目資金,統一土地流轉,規劃建設,目前全村累計建成106座大棚,發展果園及養殖戶,其餘土地種植雜糧。

2

航拍金盆灣村大棚蔬菜種植基地。賀冬鵬/攝

八月的陜北,陽光格外明亮,遠望金盆灣村大棚蔬菜種植基地,一百多座蔬菜大棚齊刷刷的反著銀光,猶如貧瘠黃土坡上一排一排的“光電池”,不斷為金盆灣村輸電量聚能量。該大棚示範基地主要種植黃瓜、番茄等蔬菜,長勢旺盛的番茄苗高過了成年人,果實成串挂在枝頭。

這些大棚裏,有一座屬於金盆灣村村民王院,經營了整整2年,他已經是個經驗豐富的菜農,王院説:“第一年種沒什麼經驗,蔬菜公司技術員就來了,每天在這裡給我們指導,現在自己都會了,棚裏的番茄一直不愁賣,這不像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不穩定,經常愁沒活幹。”

3

金盆灣村大棚內,還沒成熟的番茄長勢旺盛。賀冬鵬/攝

39歲的張院沒有想到,以前種雜糧的荒土地蓋起了大棚,他也徹底告別了四處攬工的生活。“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我去過內蒙、榆林等地,背石頭、幹建築活,找到啥活就幹啥,一年也就掙兩三萬塊錢。經營大棚以後,去年毛收入有個十來萬,比攬工強太多了。”大棚成了“聚寶盆”,張院感慨生活的變化。

金盆灣村産業發展過程中,針對部分貧困群眾長短期産業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優先解決貧困戶産業建設,建立的大棚為該村23戶貧困戶和賀砭、山王河、西河口34戶貧困戶解決了發展産業難的問題,也為49戶非貧困戶建立了長效産業。

4

從大棚裏剛剛採摘的番茄和黃瓜,散發著香味。賀冬鵬/攝

“在建棚過程中,我們克服了土地流轉、老墳搬遷、農戶貸款、互助資金使用、生産房建設、後期道路維護難等問題,現在菜農均年純收入達到7萬左右。”金盆灣村黨支部書記杜丕萬介紹,幫助貧困戶發展大棚,促進了金盆灣村大棚産業的發展壯大,徹底消除了産業空白村的歷史,使貧困群眾收入有保障,為全鎮早日脫貧奠定了基礎。(劉彬 實習生袁琳娜)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