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延安寶塔:黃土地上“甘紅”甜 村民歡喜遷“福地”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在黃土高原上,有不少村莊散落在溝溝壑壑裏,延安市寶塔區甘谷驛鎮的史家溝就坐落在群山的溝壑中間,當地人稱史家溝為“拐溝村”。

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過去,村民分散居住在半山坡上的土窯洞裏,沒有整體性主導産業,生活並不富裕。“我那時候就靠種地,一年大都種玉米,但玉米賣不上價,一年一年種下來就是不行,只能湊合夠吃。但我現在不一樣了,一年種2畝紅薯地收入5千多元,不愁吃喝了。”今年75歲的史家溝村民田建有説。

近年來,甘谷驛鎮推行“支部+合作社+市場+農戶”的黨建脫貧模式,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出現了史家溝的紅薯産業,代家溝的鄉村旅遊建設等,助力群眾脫貧致富。

摒棄玉米種紅薯

依託特有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史家溝種植的紅薯味美香甜、營養豐富。算起來,史家溝有近百年紅薯種植歷史。據史家溝村第一書記蔡葵介紹,以前史家溝農業生産方式落後,農民思想保守,種地以種玉米為主,玉米産量不高,投入成本大,一年下來掙不了錢。在支部引領下,史家溝村黨支部提出摒棄玉米改種紅薯的發展思路,開始規模化發展紅薯産業。

1

史家溝村千畝紅薯示範園。杜旭濤/攝

由於年輕人外出打工,勞動力流失,史家溝有大量撂荒地。發展紅薯産業後,農民的撂荒地流轉給合作社經營,承包土地旱澇保守,史家溝協商部分貧困戶以産業資金扶持入股農業合作社,合作社提供代種服務,確保戶戶能夠享受産業分紅保障。農民也可以在紅薯地裏打工獲得額外收益。

田建有曾是史家溝的貧困戶,現在是種紅薯産業的受益戶。田建有説:“我以前種紅薯用土辦法,種上了也不怎麼管,一年種的只夠自己吃。現在種紅薯政府專門給教技術,推地、鋪地膜、打藥、上糞都和之前不一樣了,我去年自己種紅薯,給合作社打工,一天140塊,加上分紅、政策補助,一年收入兩萬多,我已經很滿足了。”

蔡葵説:“我們史家溝的紅薯供不應求,現在建成了千畝紅薯示範園區,畝産值突破8000元。今年,我們準備繼續擴大生産面積,進一步發展紅薯産業。”

截至目前,甘谷驛鎮全鎮紅薯種植面積達到6000余畝,覆蓋了全鎮所有村組,全鎮30%以上的農戶都在種植紅薯,政府為農戶提供生産資採購、技術指導、種、收、賣等全方位服務,拐溝村徹底擺脫了無産業、無收入、無人管的困境。

2

記者觀看史家溝村智慧農業演示。賀冬鵬/攝

搬離危房遷新居

讓田建有更高興的是,他住進了新房。

2013年,延安遭遇水災,田建有家裏的幾孔土窯洞被雨水衝成了危房。2017年,史家溝實施了易地扶貧(避災)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建設工程,解決危房戶的住房安全問題。田建有的家已經裝修好住進去了。他家在二層,田建有將家裏收拾的乾乾淨淨,窗臺上放著幾盆花,茶几上擺著一盤南瓜子,一樓還有一個院子。他説:“這擱以前,想都不敢想還能住上樓房。”

今年68歲的史福印,他和老伴兩人都是負責移民搬遷地道路衛生的清潔工。因為家裏子女有殘疾,他們一家三口住在史家溝幸福互助院裏,不用交水費,也不用交電費。夫妻倆打掃衛生,每個月每人有一千塊錢的收入。

史福印説:“這比種地強多了,又輕鬆,每個月還有現錢,掙的錢足夠我們一家三口花了。”

和史福印,田建有一樣高興的還有甘谷驛鎮代家溝村的王明一家。

王明一家2015年住進了二層新樓房。一樓自己住,二樓空出來的房子做民宿。説起之前的代家溝村,王明説:“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成爛泥灘,家裏洗完的泔水都直接潑在了院子裏,豬圈就在家旁邊,夏天家裏蒼蠅多,晚上睡覺蚊子叮,臟的不行。”

老代家溝不光交通不便利,農民生活條件也差。據代家溝包片片長康延平介紹,以前村民一年洗一兩次澡,每次洗澡都要騎著摩托車去鎮上,現在家裏熱水器一開就可以洗。

王明媳婦説:“還是現在好。”

3

代家溝村新居。賀冬鵬/攝

現在,王明自己在村裏種大棚,每年有8萬左右的收入,再不用像之前一樣開三輪,拉沙子、水泥,掙不了錢還受罪,一家人也不用蝸居在大棚旁邊的臨時蓋的小房子裏。

代家溝也是2013年的受災村,在重建過程中,建起了面積147平方米,上下結構、內置樓梯的82套新房。在支部的發動下,帶領村民通過籌勞籌資、爭取項目資金,實施了巷道和院落硬化工程,新建健身廣場、污水處理站等基礎設施,安裝太陽能路燈45盞,實現了無線網際網路整村免費覆蓋。

智慧鄉村展新貌

代家溝村不僅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走在了全鎮前列,在鄉村旅遊接待方面也在嘗試智慧化服務。

在代家溝的民宿接待中心,配備電信智慧家居,遊客通過小歐管家和小度小度就能語音控制電視、空調、窗簾的開關。

另外,代家溝還加入了騰訊為村項目,打造代家溝的“村友圈”。代家溝紀委書記馮宇介紹到,騰訊為村有黨務、村務、服務、商務、事務五大板塊在內的手機上的“黨群服務中心”,村兩委可以在“為村”裏發佈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撰寫村委日記;村支部書記可以在書記信箱回復村民提問,黨員可以在這裡亮身份、亮承諾、線上為群眾服務亮實績;村民可以在這裡實名認證加入自己所屬村莊公眾號,隨時隨地參與村莊事務;村集體和村民還可以通過為村平臺展示風土人情,賣出村莊土特産品。

馮宇説:“村裏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發在村友圈裏,比如之前有地方沒電了,村裏就有人在村友圈問是怎麼回事,知道的村民就在下面解答,我們看到了也會第一時間回復,既能連接資訊還能連接情感,省時又省事。”

4

代家溝駐村第一書記李騰介紹智慧鄉村。賀冬鵬/攝

而在大棚種植和紅薯種植方面,代家溝和史家溝都在使用智慧農業監測系統,監測電子螢幕上能實時顯示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並將農作物的生長數據匯總反饋給合作單位西北農業科技大學,實現遠端會診和語音控制。如果農作物缺水了,農民坐在家裏,開關一開,水就流到土地裏。

甘谷驛鎮正在逐步實現“工作不用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産業強鎮富民的發展目標。(米彩虹 實習生袁琳娜)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