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延安寶塔:山地蘋果挂滿枝頭 果農日子喜上心頭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立秋後,陜北黃土高原的山峁上一早一晚已經能明顯感覺到涼意了,這對農作物一年只能收一茬的農民來説,意味著離豐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在延安市寶塔區柳林鎮的山上,蘋果樹一棵接著一棵,連成一片蘋果林,成片成片的爛漫在起伏的山頭,套著袋子的蘋果等待著高原上最好的成熟時機的到來。

1

延安寶塔區山地蘋果沿著山峁成片成片綿延幾十公里。杜旭濤/攝

蘋果樹種進莊稼地

從延安市寶塔區城區到柳林鎮,只有5公里的路程。從市區出來,到柳林鎮的孔家溝要走上山路,柏油路兩旁很少見到生長的莊稼,大多都是樹和野草。上坡,轉彎,一直走到山頭上,盡收眼底的便是漫山遍野的蘋果樹。而在三十多年前,孔家溝的山頭上要麼是荒山,要麼莊稼,很少能見到蘋果樹。

在溫飽還沒有解決的年代,糧食和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那時候沒人栽果樹,山上種的都是穀子、洋芋、玉米、豆子等。蘋果不能當飯吃,沒人願意種。

今年54歲的薛國軍,種過地,打過工。年輕的時候,家裏主要種玉米、穀子、洋芋等農作物,辛苦一年,收入只有幾百塊錢,剛夠一家人吃喝,遇上乾旱天氣,有時候吃都吃不飽,一家人住在爛土窯裏,日子恓惶。種了幾年地之後,薛國軍又轉去甘泉磚廠打工,工錢一天2.5元。他説:“那時候出門幹活就為了吃人家的白麵饃饃,家裏窮,吃不起,外面幹活能掙錢還管飯。我也算好手藝人,但一年掙下來也就700多元”。

1986年,延安市寶塔區被確立為蘋果優生區,在政府的支援下,柳林鎮也開始栽蘋果樹。薛國軍剛開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只栽了11畝,挂果之後一年收入4000塊,第二年收入1萬塊,眼看著種蘋果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薛國軍開始擴大蘋果面積,從11畝到20多畝一直髮展到今天的50多畝。2017年,蘋果收入達到25萬元。現在,他家裏已經不再種莊稼了,全部種植果樹。

薛國軍説:“我們這以前窮,後生們娶不到媳婦,沒人願意來,現在光景好了,我種植蘋果供了一個大學生,給兒子娶了媳婦兒,買了房,買了兩輛小車,還給家裏修了平房,現在一年保底收入也在20萬左右。”

2

沉甸甸的蘋果挂滿枝頭。賀冬鵬/攝

蘋果樹“上山下川”的彎路

寶塔區的蘋果生産走過一段彎路。

寶塔區地理優勢好,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山地果樹通風透光,自然上色,病蟲害少,晝夜溫差大,一年500多毫升的降雨量,日照時長達2000多小時,十分適合蘋果生長。自將寶塔區確立為世界蘋果優生區後,寶塔區委、區政府開始下大力氣發展蘋果産業。

據寶塔區果業局副局長孫延飛介紹,那是90年代,剛開始蘋果樹都栽在山上,結出來的蘋果又大又甜,品質非常好。當時心切,剛引進來品種,急著增産,認為山地蘋果好,川地平整,便於管理,那川地裏的蘋果應該更好。於是,就讓蘋果樹集體下山,讓産量不高的玉米上山。

但是,那一次嘗試失敗了。

孫延飛説:“蘋果海拔達不到一定高度,不容易開花,結的蘋果上面有水銹,影響品質、産量,技術水準達不到,光照不足,形成一個惡性迴圈。最後總結經驗,知道川地不結蘋果,就把川地蘋果樹砍掉,又把蘋果種在山上。”

從那之後,寶塔區歷任領導十分重視蘋果生産,從育苗到銷售,給予全套支援,面積擴大的同時技術水準也在不斷完善。現在,寶塔區各個鄉鎮都有果樹站,共有技術人員130多人。樹上有樹上管理,樹下有樹下管理,完全是綠色無公害管理模式,不打農藥,上羊糞、農家肥,殺蟲燈、粘蟲板、捕食滿等物理辦法防治。

領導一任接著一任抓,經過30多年的發展,2018年,寶塔區蘋果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49.9萬畝,産量35萬噸,産值17億元。

今年,全寶塔區正在準備申報綠色蘋果縣城。

3

蘋果樹上的粘蟲板。賀冬鵬/攝

蘋果樹脫貧又致富

今年46歲的劉延安是柳林鎮仁臺村人,因為身有殘疾,家裏妻子也失去了勞動力,過去在家裏只能種一些玉米,農活不忙時靠給農家打零工掙錢,一年只有幾千塊錢的收入。

2015年開始,劉延安也開始種蘋果樹,現在有將近20畝果園。劉延安種蘋果前前後後有5年了,他之前是貧困戶,種蘋果後,政府給地膜、推土機、農藥、防雹網等各種補助,還有專門的技術指導,去年蘋果毛收入有8萬多,純利潤有6萬多。

2013年夏天,因延安下大雨,劉延安家的石窯被雨水衝的走形了,不能住人。種蘋果盈利後,劉延安新蓋了5間平房,去年還供孩子上大學。

劉延安説:“我以前有外債,但種蘋果後蓋了房子,還供孩子上大學,現在也借了一點錢,但不愁還,現在政府政策好,補得多,種蘋果投入也少,等今年蘋果熟了,我的賬差不多也就還完了。”

4

果農在果園裏整理蘋果樹。賀冬鵬/攝

據柳林鎮果業技術服務站站長喬磊介紹,全鎮有蘋果産業的貧困戶,經過政府“推、拉、調、帶”的支援,2018年,貧困戶全部脫貧。現在,區上正在大力推廣智慧果園技術,在選果線、建冷庫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在後整理端減少中間商的差價,讓更多果農獲利。(米彩虹 實習生袁琳娜)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