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韓城竹園村:工業村因“竹”再興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黃河在晉陜峽谷下游有一條支流叫澽水河,在韓城匯入黃河。位於澽水河畔的竹園村,曾依賴韓城大型國營企業發展經濟,曾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伴隨著工礦企業衰落,因礦而興的竹園村經濟一度陷落,但在短暫消沉之後,如今竟又探索出一條富民強村的新路徑。
黃河流經晉陜峽谷下游的支流澽水河,流過竹園村境內600米河段,現已治理開發出水上游樂項目。賀冬鵬/攝
“八十年代左右,我們村有韓城第一發電廠,象山煤礦兩個國有企業,村民借機經商收入可觀,只是村裏環境很差。”站在剛剛開發出水上游樂項目的澽水河邊,竹園村黨支部書記王歲來感慨的説,“不改變不行,兩大廠子停工以後,村民收入成了問題,現在要轉變思路。”王歲來身後,成群的觀賞魚群在清水裏遊蕩,把工業村變成旅遊村,這位皮膚黝黑的村書記迎來了大挑戰。
落後村栽植17.5萬株竹
竹園村有農戶356戶,1270人,耕地面積不到800畝,每人平均土地少,難以發展經濟作物種植。過去村子依靠廠礦,發展蔬菜種植、商貿運輸等産業,集體經濟年收入50余萬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高於同期全市平均水準。電廠關停、煤礦衰落以後,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年齡大的人靠種農作物維持生活,2018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3萬元。
竹園村黨支部書記王歲來在澽水河邊接受中國網絲路中國記者採訪。賀冬鵬/攝
作為韓城市依託工礦企業發展的村落之一,在後工業時代,竹園村如何破除思維定勢、擺脫路徑依賴,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工業村莊轉型升級、再次騰飛,對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著很強的示範帶動意義。
2018年,韓城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首批鄉村振興建設重點村,竹園村被確定為全市鄉村振興示範工程,圍繞休閒觀光農業、竹産品加工業和鄉村旅遊業“三大産業”産品開發,系統規劃了村子的整體發展。
“有了鄉村振興政策,我們村要把環境打掃好,以發展休閒娛樂業解決剩餘勞動力,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鄉村振興政策的引領,為焦慮中的王歲來增添了信心和動力,竹園村有種植竹子的歷史,“綠化”重回人們視野。
竹園村“竹海公園”內景觀。賀冬鵬/攝
目前,全村栽植竹子17.5萬株,各種綠化苗木4000多棵,新建起污水處理設施,亮化、氣化、水廁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村莊改造就地取材,河堤道路、竹林小徑鋪上卵石,以本地適生樹種綠化,將特色旅遊板塊活態化植入地域民俗,既有鄉土特色文化,也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村裏現在環境好了,好多人退休以後住在市裏,現在又回到村上,政府想把竹園村打造成韓城市的‘後花園’。”王歲來自豪的説。
“鄉村遊”也能喝咖啡看電影
韓城人范勝軍在外從事文化行業,自己經營2家文化傳播公司,竹園村發展新型鄉村旅遊是個機遇,他從遠方回到了故鄉,成為項目策劃者之一。
“我的整體理念不是做鄉村旅遊,而是鄉村休閒,外觀上保持鄉村風貌,內裏打造更高層次的享受”。在文化傳播領域深耕多年,經過幾輪調研,從一開始,范勝軍的設計理念就與常規的“鄉村旅遊”不一樣。
竹園村正在建設中的“文化小院”內部景觀。賀冬鵬/攝
“遊客來到村裏,周圍環境很好,可以喝咖啡、看書,幾個朋友喝個小酒聊個天,生活很愜意也很有意義,我就是想把這種城市的生活品質引入到村裏來。”范勝軍站在正在打造的文化小院裏,背後白墻上畫著山水畫,院子裏一塊屏風下面是山水盆景,在他説話間,噴泉潺潺地往外冒著水。
離鄉奮鬥多年,范勝軍反覆思考過鄉愁的意義,他説:“鄉村不僅僅只有鄉愁、兒時的記憶與熟悉的味道,真正的鄉愁橫亙在日益繁華的現實生活和日漸荒蕪的精神生活之間。”正因為如此,竹園村在建設肌理上更注重年輕人的精神享受。
竹園村裏建起老電影院,讓鄉村旅遊擁有城市生活品質。賀冬鵬/攝
多元化業態使工業村蛻變
竹園村距韓城5公里,開車只需20多分鐘,離周邊的縣城也不到一小時車程。范勝軍選擇了從內在改造竹園村,改變鄉村旅遊的內涵,但吸引遊客來的“外在”核心是什麼呢?這又成了范勝軍思考的問題。
“讓村裏一年四季有綠植,有鮮花,看起來像花園一樣,和周邊形成差異化發展,打造成汾渭平原最乾淨的村子。”范勝軍已經找到了答案,文化小院所在的街道上,連綿壁畫與竹子搭起的葡萄架,即將讓村子改頭換面。
壁畫與竹子搭建的葡萄架(花架),構成竹園村未來街道景觀。賀冬鵬/攝
內外兼修的竹園村,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鄉村旅遊地,它值得一看,也值得細細品味。“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傳播,將全村打造成各有特色的文化業態,帶動文化産業發展,營造更有品質的休閒氛圍。”范勝軍向記者描繪新型鄉村旅遊的藍圖。
如今的竹園村,以項目建設帶動綜合服務中心、澽水河道治理、竹海燒烤園、竹海採摘園、民俗體驗區、遊樂設施園區六大板塊聯合發展,生態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完善、産業業態佈置等分步盤活沉睡的工業旅遊資源。
以“竹”為媒,以“工礦”為介,從前又臟又亂的工業村,已逐步實現了“竹林圍村、澽水繞園、居在園中、住在景中”的美麗蛻變。(劉彬)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