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合作

北良港海關正式開關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2019年7月19日,大連海關所屬北良港海關正式開關。開關以來,北良港海關立足港口、融入港口,與北良港開啟共成長、同發展的新階段。

近一段時間以來,大連海關堅持政治建關、改革強關、依法把關、科技興關、從嚴治關,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步伐,通過鍛造準軍事化紀律部隊,打造基層海關“一流強關”排頭兵,全面實現機構整合關檢深度融合,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提效降費、提升通關效率,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大連濱城,北良新港,城因港興,古係登州漁屯,今乃國際商埠,北良公司以糧創業,寓糧于良,良港天成。北良港地處大連金普新區,處於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位置,擁有亞洲規模較大的糧食倉儲和運輸專業化港口。近年來,北良港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強大的吞吐轉運能力,逐漸成為我國糧食物流體系的重要節點。

在北良港,大連海關對“進境糧食檢疫全流程監管”服務模式已成效凸顯。線上實驗室、碼頭及時無害化處理、資訊化全過程監管三個建設核心,在裝卸、轉運、倉儲、計量、檢驗及糧情監測等各個環節實現自動化控制。海關通過視頻監控點,掌握現場動態,並進行數據跟蹤,確保從進口申報、錨地檢疫,到裝卸、倉儲、調運監管全流程監管。

為實現口岸物流數據鏈的實時獲取、作業環節的精簡壓縮、企業運營的降本增效,大連海關積極改革監管鏈條,努力打造與現代物流發展相適應的“智慧監管”新形態。卸糧流水線上,實驗室隨卸隨檢,不僅實時掌握卸糧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而且縮短檢測時間、提高檢測效率,做到檢得出、檢得快、檢得準、管得住。線上實驗室運作以來,北良港海關首次截獲10余種檢疫性雜草,20多種非檢疫性雜草,平均每船截獲的有害生物種類增加5.7種,單船最多增加21種,平均提高檢出率可達20%。

北糧港在實現糧食儲運的散裝化、規模化、自動化、機械化和資訊化同時,海關服務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目前,港口散糧裝船能力每小時4000噸,卸船能力每小時達2000噸,船舶在港口停泊的時間由原來的7天減少到3天左右。

2017年3月,國家正式公佈設立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北良港被納入到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為北良公司“四大中心”建設以及加快現代物流、倉儲加工、糧食貿易、金融創新等業務發展帶來重大歷史機遇。在海關的支援下,北良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海關利用遠端監控、汽車GPS定位,火車車號識別等技術,實現貨物在臨港區內調運、汽車調運、火車調運三種調運模式上均做到動態監管和事後追溯;運用無紙化技術,口岸與指運地海關部門之間實現調運資訊實時互通,使之成為迄今世界上最為先進,規模最為龐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散糧進出口港之一。近年來,北良港與海關共同建設進境糧食示範港。2019年4月,示範港“進境糧食檢疫全流程監管”作為遼寧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向全國複製推廣。

如今,北良港海關通過智慧查驗、智慧物流、智慧大宗散貨監管的系統、裝備和部門間的“整合互聯”,實現了與北良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推動北良港成為我國首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年吞吐量實現超千萬噸;礦石碼頭港區擁有可滿載停靠的40萬噸礦石專用泊位,是全國率先進行保稅鐵礦混礦作業的港口。

“在大連海關的支援下,我們企業開展了原産國不同、礦石品質不同的混礦業務,進一步拓展大連港礦石碼頭生存空間”,大連港散雜貨碼頭公司副總經理韓旭表示。下一步,大連海關還將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支援多種模式的混礦業態,積極引導企業發展轉口貿易,推動大連港保稅混礦新業態發展。

北良港海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十條措施

為貫徹落實大連海關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結合轄區大宗散貨貿易特點,北良港海關制定如下措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1.簡化行政許可辦理流程。對行政許可事項實施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上反饋,實現許可事項“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壓縮“口岸衛生許可證核發”審批時限,取消14項單證。

2.嚴格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落實國家關於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的要求,全面停徵海關行政事業性收費,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為,集中公示收費目錄清單,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3.大力推廣便捷的納稅方式。鼓勵進出口企業“自主申報、自行繳稅”;引導進出口企業實施“匯總徵稅”;提供新型海關稅收擔保方式,可憑保險公司的擔保保單辦理通關手續;推廣稅費電子支付。

4.實行全天候一站式服務。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實施通關、保稅、放行環節“一站式服務”,實現貨物通關“一次申報、一次登臨、一次查檢、一次放行”。推行24小時業務辦理制,實現貨物裝卸“零等待”。

5.推進大宗散貨“先放後檢”模式。將進口鐵礦石“先放後檢”監管模式推廣到所有進口礦産品,在確保“安全、衛生、環保”等強制性要求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其他商品實行“先放後檢”模式。

6.推動“網際網路+海關”建設。推行智慧衛生檢疫系統、“無人機+監管”系統,全面升級監管作業場所設施,實現全流程、全方位、全覆蓋電子資訊化監管,建設全域智慧口岸。

7.推廣“進境糧食檢疫全流程監管”模式。全面升級改造“進境糧食檢疫全流程監管”系統,規範電子資訊化監管,結合“5G智慧港口”建設,在關區範圍內全業務全流程複製推廣,打造“全流程監管”模式升級版。

8.繼續擴大開展“保稅混礦”業務。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助力開展不同國別、不同稅號的多礦種混礦業務,引導企業以“騰籠換鳥”的思路合理配置場地資源,努力實現提量增效的預定目標,助力建設鐵礦石東北亞分撥中心。

9.支援開展鐵礦石期貨“保稅交割”。與大商所共同探索保稅混礦與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相結合,實現新品種的注入,制定適合鐵礦石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特點的操作規則,助力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10.支援開展保稅混油、保稅供油業務。完善“保稅混油、離岸直供”全鏈條業務流程,健全跨關區業務聯繫機制,探索出口監管倉、保稅倉“兩倉合一”模式,建立“一船多港多供”的模式,助力打造環渤海地區保稅燃料油直供基地。

北良港海關簡介

2019年1月25日,大連海關印發了《大連海關關於成立北良港海關籌備處的通知》(大關人發〔2019〕20號),正式啟動北良港海關籌備工作。

北良港海關功能類型為口岸型,轄區口岸坐落于東北亞中心,與大連市區隔海相望,區位優勢明顯。其管轄範圍為:北良港區、新港港區、礦石碼頭港區等口岸及轄區口岸後置監管作業場所,是國家重要的糧食、能源儲備基地。北良港區擁有系統化配套設施,已逐步建成亞洲大型的專業糧食港口,是我國首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年吞吐量超千萬噸;礦石碼頭港區擁有可滿載停靠的40萬噸礦石專用泊位,是全國率先進行保稅鐵礦混礦作業的港口;新港港區中的油品碼頭年通過能力7285萬噸,油品儲存能力1750余萬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氣)項目最大供氣能力每年達150億方,供氣範圍覆蓋整個東北和部分華北地區。

2018年,北良港海關轄區口岸共進出口貨物2263批次,重量12815.37萬噸,貨值282.96億美元,總稅收162.49億元人民幣。轄區內“保稅混礦”監管創新業務被國家列為第四批自貿區創新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進境糧食檢疫全流程監管”被國家列為第五批自貿區創新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

北良港海關在大連海關黨組的領導下,以黨建工作為引領,全面落實“五關建設”要求,鍛造“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令行禁止、擔當奉獻”的準軍事化紀律部隊,鍥而不捨、一以貫之、同心同德、開拓創新,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為大連海關建設新時代一流強關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貢獻力量。(數據來源:北良港海關)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北良港海關正式開關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