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色香味”俱全,廣東烹制高品質發展粵式大餐

手機掃描二維碼下單,經過10道全自動工序,不到2分鐘就可拿到專屬機器人模型。在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掃碼定制機器人的“神操作”,令人對智慧製造新水準印象深刻。

在廣東,依託持續的研發投入、技術改造和體制機制創新,製造業正乘勢轉型升級,走向數字化、自動化、智慧化,這一過程猶如烹制一桌高品質發展粵式大餐,“色香味”俱全。

“智”造增“色”:

機器換人迎來熱潮

原本人頭攢動、環境嘈雜的生産車間,逐漸由精密的高度自動化生産線代替。在廣東,“智造力”正成為製造業企業標配。

單條生産線的工人數量從160人降到51人、生産換型時間從45分鐘降到9分鐘、品質控制點從6個增加到108個……美的南沙工廠通過使用全智慧生産線,實現效率和品質的雙重提升。

“工人少了,但産量在遞增,成本效率品質方面改善明顯。”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IO張小懿説,美的通過自動化、數字化的支撐,正在編織一張工業網際網路。

美的發展的背後,是廣東製造業不斷修煉“內功”的火熱實踐。

2018年起,廣東大力發展智慧製造:投入130億元實施兩輪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惠及3萬多家企業,推動3000家工業企業“上雲上平臺”,工業機器人産量佔全國1/5,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56.4%和31.5%,製造業提質增效進展明顯。

創新添“香”:

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近年,廣東採取多項措施增加技術有效供給,先後出臺“科創12條”等政策,把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並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高品質發展賦能。

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有效發明專利量達24.9萬件,穩居全國前列。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

創新“引力”效果漸顯,投資加速向高端産業聚集已成趨勢。目前,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超5萬家,在全國名列前茅。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4.5萬家,近兩年翻了一倍多。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富士康、LG等一批投資過百億美元的項目逐一落地。

政策調“味”:

加強制度供給 優化營商環境

2009年,剛從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的佘振定,帶著一份“人工皮膚”項目的商業計劃書南下深圳創業。

接觸多家風投機構無果後,是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相中了這個項目,決定進行孵化。後來,該團隊從牛跟腱裏提取高純度膠原,製成了可媲美真實皮膚的雙層“人工皮膚”,一經上市便填補了國內空白。多輪融資後,公司市值也翻了幾番,達到15億元。

“只有真正把市場作為配置創新資源的關鍵要素,才更有利於激發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偉強説。

近年來,廣東大力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以制度創新“掃清”製造業“絆腳石”,力爭政府“不缺席”“不包攬”,市場“挑大梁”“説了算”。

實行個稅補貼等優惠政策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推行“零跑動”、“秒批”、註冊易等改革舉措方便企業辦事……一系列涉企惠企政策不斷出臺,持續釋放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截至2018年末,廣東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數量達1146萬戶,其中企業492萬戶,均穩居全國第一。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千億元的企業分別達276家、29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13家。

記者 毛鑫 鄧瑞璇 魏玉坤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色香味”俱全,廣東烹制高品質發展粵式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