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月底出臺 6市39縣區均已成立秦嶺辦
做好秦嶺生態保護,留下一片綠色青山。在昨天召開的政協陜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來自全省的政協委員們圍繞“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整改:2018年反饋問題已整改103個
今年,圍繞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2018年“回頭看”督察反饋問題和國土督察反饋秦嶺有關問題,制定整改方案,落實責任主體,加快問題整改。截至目前,2017年反饋問題已整改完成,2018年反饋的141個問題完成整改103個,其餘問題正在加快整改。在此基礎上,參照省委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徹底整治工作方案》,對除西安以外涉秦嶺5市秦嶺區域違建別墅進行徹底排查、徹底整治。
會上,副省長方光華透露,6月中旬,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組織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回頭看”,涉秦嶺6市累計排查“五亂”問題(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採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4911個,現已完成問題整改4393個,完成率89%。
他介紹,在全面推進基礎上,省政府確定了礦業權、農家樂、農業面源等領域,重點推進監管整治。針對秦嶺區域礦業權,採取分類推進、有序退出工作,截至目前,秦嶺區域涉及保護區礦業權170個已經全部退出。
“農家樂專項整治方面,西安市共排查農家樂2809戶,拆除和關閉取締農家樂278戶,對已完成整改的962戶准許繼續營業,對未整改到位或未通過驗收的責令停業整頓,整改提升。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完成秦嶺區域39個區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已關閉或搬遷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數量777個,佔比96%。”方光華説。
同時,嚴厲打擊秦嶺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活動,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全省公安機關共偵辦破壞秦嶺生態環境類刑事案件28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41人。
目前,秦嶺6市及所涉39個縣區均成立了秦嶺辦,相關人員也已到位,工作機制逐步健全,全省齊抓共管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建議:劃定紅線明確發展區域落實:將出臺《保護條例》
“秦嶺違建專項整治以來,房地産開發項目亂修亂建問題得到初步遏制,但其後續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仍待解決,特別是其一般保護區內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如何平衡、如何協調。”民革陜西省委員會部分政協委員認為,“對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比較突出的區域,一刀切地生態移民搬遷或者全方位開發均不可取,而是應探索出一條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新路徑。”
委員們建議緊抓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契機,修訂省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尤其對秦嶺一般保護區建立詳細的産業發展指導目錄,明確生態産業化在該區域的發展框架。同時,建議在秦嶺一般保護區建立生態、迴圈、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集體經濟産業結構,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為此,方光華透露,目前,《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稿已經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10次、11次會議初審,計劃7月底修訂出臺。新修訂的《條例》突出“保護優先”原則,將原《條例》的禁止、限制和適度開發區,修改為核心、重點和一般保護區,堅持問題導向,嚴格項目準入,更切合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操作性更強。截至去年底,總體規劃、6個市級規劃和9個專項規劃已經制定出臺,秦嶺保護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2019年底前完成秦嶺區域內其餘20個縣區的産業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完成秦嶺北麓4市16個縣區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嚴格項目準入和全過程監管。”方光華説。
建議:發動群眾全民保護和監督落實:5.9萬平方公里劃分2410個網格
會上,致公黨委員提出搭建數字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平臺,從而進行多手段、時空性的綜合監管,實現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智慧化、資訊化、數字化,全面提升秦嶺保護現代化管理水準。
具體來説,充分利用多種技術手段,建成“空天地”一體化監管平臺,逐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監管保護模式。同時,廣泛發動群眾,建立“全民保護秦嶺、全民監督秦嶺、全民共用秦嶺”的有效機制,通過平臺實現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實時化、網路化舉報功能,並對舉報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有效彌補職能化監管的不足。
同時,儘快啟動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庫建設,統籌全省各項自然資源數據和基礎地理資訊等空間地理數據,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提供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數據“一張圖”共用服務。
這項工作進展如何?方光華介紹,已將秦嶺5.9萬平方公里區域劃分為2410個網格,配備四級網格人員6752名。今年初,平臺已正式上線試運作。目前,已下載手機APP上線激活5384人,激活率近90%。通過衛星照片發現128個問題線索,並安排各市網格員現場排查,實地取證並處置問題105個,初步實現了衛星數據網與人員巡察網有機結合,人工監控與技術監控有機融合。
保護:年底前完成秦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3000畝
不止是秦嶺,為強化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意識,省政府還制定了“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場保衛戰行動方案,形成政策制度組合拳,全面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方光華就相關內容作了介紹。
比如,在積極推進以秦嶺為重點的青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2019年底前,完成青山區域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面積5000畝,其中秦嶺區域3000畝。青山區域內的突出生態破壞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系統加快修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還有,通過優化6項政策、打好7場硬仗、強化7項保障措施,2019年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4%,確保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大氣環境品質明顯改善,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明顯增強。以PM10、PM2.5防治為重點,協同推進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臭氧前體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記者 石喻涵
來源:三秦都市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月底出臺 6市39縣區均已成立秦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