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寶雞陳倉區:産業+文化+生態 鄉村振興齊頭並進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寶雞市陳倉區,位於陜西關中八百里秦川西端,“吹簫引鳳”這一千古流傳的佳話便起源於此。7月1日,“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寶雞陳倉區,從産業、文化、生態等多方面實地探訪該地實現鄉村振興實踐過程中的做法和經驗。

産業振興:小柴胡敲開致富門

“以前不種柴胡,出去掏幾百元掏不出來,現在再窮,幾百元掏得出來的。”拓石鎮常家溝村脫貧戶王讓換用樸實的話語告訴記者,現在他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這得益於鎮上近十年的中藥材産業發展。 

QQ截圖20190709171337

柴胡身形嬌小藥用價值高,生産期3年,農曆9月成熟。賀冬鵬/攝

拓石鎮位於陳倉區西部山區,2012年,該鎮柴胡種植只有5000多畝,到目前已經有50000多畝,陳倉區整個西部山區共計80000余畝。

以每年1000畝的速度增加,柴胡産業扶貧的效果日益顯現。截至目前,該鎮脫貧937戶,其中通過種植柴胡脫貧有785戶,佔比83.8%,柴胡種植已經成為貧困戶發展特色産業、脫貧致富的主要方式。

近年,陳倉區也在加快農産品精深加工、儲藏流通銷售環節建設,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王召社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將在現有收、售基礎上拉長産業鏈,建立加工廠,提高柴胡産量和品質,要“能種好,能銷好”。

2、拓石鎮漫山遍野種植柴胡,從高空俯瞰綠意盎然。齊帥旗攝

拓石鎮漫山遍野種植柴胡,從高空俯瞰綠意盎然。齊帥旗/攝

目前,柴胡種植産業已經成為寶雞陳倉西部山區的主導産業。小柴胡撬開致富門,不僅成為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而且因地制宜開闢了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生態振興:美麗鄉村生動樣板

記者行走在寶雞市陳倉區東關街道雙碌碡村村內寬敞的街上,看到道路早已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街道乾淨整潔,一排排樓房整齊有序,村裏為每戶門口統一配備了垃圾箱,對垃圾進行分類日清。

3、採訪團在雙碌碡村採訪,如今的雙碌碡村街道乾淨整潔,南北兩縱東西四橫格局已然形成。

採訪團在雙碌碡村採訪,如今的雙碌碡村街道乾淨整潔,南北兩縱東西四橫格局已然形成。

雙碌碡村黨支部書記劉引堂説,雙碌碡村名稱的由來並無確切記載。在關中地區,碌碡是用來碾壓糧食的農用工具,代表了豐收和希望,村民們敬畏碌碡,村名便蘊含著改變生活的美好期待。

2000年是雙碌碡村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村裏進行了高標準規劃,著手描繪建設新農村的藍圖,村莊開始整體搬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村容村貌與生態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修繕房屋、硬化道路、修建廣場……過去臟、亂、差的鄉村形象蕩然無存。

據劉引堂介紹,目前,村民已經形成良好習慣,會自覺維護好房前屋後的綠化及環境衛生。村裏處理污水系統也建成觀光花園,處理後的池水可以養魚。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雙碌碡村先後被評為陜西省級衛生村、陜西省級生態村、陜西省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並在2018年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也是寶雞市唯一入選此項殊榮的村莊。

文化振興:厚植文化底蘊

2014年,陳倉區東關街道西秦村村史館建立,裏面保留著村子的檔案資料和老照片,墻面四週貼著的文字,系統記錄著新中國七十年來,西秦村走過的點滴歷史。

4、西秦村黨總支書記李亞林向記者介紹該村歷史。賀冬鵬攝

西秦村黨總支書記李亞林向記者介紹該村歷史。賀冬鵬/攝

“主要是為了展示西秦這幾十年來所走過的所有歷程,而且在我看來,美麗鄉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除了産業振興之外,還很需要在文化這方面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西秦村黨總支書記李亞林跟記者説起當時建立村史館的初衷:“我們村的一些歷史文化遺存,包括民居都保留得比較好,特別是一些檔案文史資料,挖掘整理後對後輩有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説起下一步計劃,李亞林表示,文化村的建設傳承是未來工作的重點。“一個是經過考古勘探的一些歷史文化遺存,準備進一步挖掘;再一個利用村上現有的南昌宮、保留較好的明清古民居街區,以及七十年代新農村建設街區,統一把這些地方繼續挖掘、保留,一點點把這些元素集起來,把項目做成亮點,把亮點逐步做成景點,把這一個個景點串聯起來,為下一步打造體驗綜合體做好準備。”(陳榮 劉彬)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