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眉縣田家寨村:鄉村産業振興的生動樣板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1

站在田埂觀光臺上眺望,田家寨村獼猴桃園像一片“綠色海洋”。賀冬鵬/攝

秦嶺北麓,渭水之南,陜西眉縣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為獼猴桃最佳優生區。7月3日,“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金渠鎮田家寨村,該村3600畝優質獼猴桃已經結滿了纍纍碩果,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近年來,該村加大科技投入,盛産優質獼猴桃,2018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9200元,遠高於眉縣平均水準,成為産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一個生動樣板。

技術培訓助力貧困戶脫貧

“我家改良了6畝獼猴桃,去年第一年挂果,純收入2萬多塊錢。”田家寨村貧困戶駱金有笑著對記者説,以前家裏日子並不好過,辛苦一年收入幾千元,女兒在上大學,還欠了一些外債,生活捉襟見肘。

2018年,嫁接的果樹開始挂果,産量約12400多斤,一斤可以賣3塊多錢。頭年挂果就有這樣的收入,讓駱金有十分開心,他説等過幾年到了盛果期,産量會翻幾倍。

2

駱金有給記者講述他的獼猴桃收成情況。賀冬鵬/攝

“以前技術不行,種出的獼猴桃品質不好,現在通過技術培訓,産量一下就上去了,品質也好了。”駱金有説,近幾年村上組織技術培訓,教他們如何施肥、受粉、耕作,以及修剪果樹,不僅提高了果樹産量,也提升了果子的品質。

3

園區嚴格控制一株獼猴桃樹80到90斤的培育標準。賀冬鵬/攝

據了解,田家寨村有貧困戶25戶共78人,通過獼猴桃種植,其中23戶達標已經退出了貧困戶。金渠鎮田家寨村黨支部書記孫樂斌表示,田家寨村組建團隊按時按季進行種植培訓,並對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解決缺乏技術的實際困難,促進了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同時,也發展起了獼猴桃産業。

打造田家寨獼猴桃産業

不積蛙步,無以至千里,田家寨村的獼猴桃産業發展也並非一蹴而就。據了解,該村早在1998年引進了第一批獼猴桃樹,當時只有12戶種植,因其為新生事物,村民一時接受不了,推廣緩慢。

“當時群眾吃不準,害怕發展面積大了以後銷售有問題。”孫樂斌坦言,獼猴桃種植之初,村民並不看好。之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實驗基地在村裏建立,有了基地支撐,村幹部推廣,2004年田家寨村整村推進,開始了獼猴桃的種植産業之路。

近年來,田家寨村依託獼猴桃産業助力脫貧,創新開展“五包三幫”,成立了田洪、田老大獼猴桃合作社,並進行獼猴桃作務培訓和標準化技術推廣,著力打造1300畝優質果品生産基地,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成為眉縣“鄉村振興重點村”。

4

田家寨村黨支部書記孫樂斌談起該村的獼猴桃産業信心滿滿。賀冬鵬/攝

“田家寨的獼猴桃品質在全縣都叫得響,技術在全縣也算比較先進。”孫樂斌告訴記者,目前,該村獼猴桃銷售主要依託當地幾個大的果品公司,以及類似于合作社的果品銷售團隊。

但包括田家寨在內的眉縣其他村鎮並不滿足於單一種植,還想要拉長産業鏈條。“一個短板是我們産業鏈比較短,所以要積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獼猴桃深加工的企業。”孫樂斌告訴記者。

産業興則鄉村興

田家寨村通過種植獼猴桃脫貧致富、振興産業,是眉縣全域培植産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振興優勢的一個精彩縮影。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眉縣聚合全縣産業發展優勢,按照“政府扶持、企業帶動、自力更生,實現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的産業脫貧思路,先後投資2.6億元,將貧困戶鑲嵌在獼猴桃産業鏈上,讓群眾共用農村産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産業興,才能群眾富,更能人才聚。據孫樂斌介紹,田家寨村獼猴桃産業已經開始吸引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做電商,在網上銷售家鄉的優質果品,産業振興帶來人才振興在該村逐漸顯現。

産業興,才能鄉村興。田家寨村因地制宜轉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或將成為眉縣鄉村振興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陳榮)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