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陳倉區:家門口的“金菇” 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了
摘要:7月1日,“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採訪團來到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陜西國人菌業科技産業園,一同探尋寶雞陳倉區“金菇”的發展秘密。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鄉村振興,重在産業,興在産業。7月1日,“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採訪團來到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陜西國人菌業科技産業園,一同探尋寶雞陳倉區“金菇”的發展秘密。
記者了解到,陜西國人菌業科技産業園佔地500余畝,分為菌包工廠化生産區、設施栽培出菇區、食用菌觀光采摘體驗區、生態迴圈綜合利用加工區等7大功能區,是集珍稀食用菌研發、工廠化週年立體栽培、食用菌精深加工及農林廢棄物高效迴圈利用為一體的高新農業産業園區。
助力鄉村振興,國人菌業園區辦法可不少。園區以多品種食藥用菌的育種、工廠化菌包生産、標準化栽培、精深加工為主營業務,生産的珍稀食用菌品種有:靈芝、猴頭菇、北蟲草、白靈菇、杏鮑菇、滑子菇、羊肚菌、茶樹菇、鮮銀耳等10余個品種,年産量可達9000噸;有機藥用靈芝——赤芝、紫芝年生産能力可達80噸,優質有機靈芝孢子粉年生産能力可達50-80噸。“我們現代農業的産值比傳統農業的産值提高了十幾倍!”陜西國人菌業科技産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磊説,産業發展起來了,群眾的錢包也鼓起來了。
“現在園區的車間主任,有一半都是從本地的農民工培養起來的,他們的家就在旁邊村子,現在一個月可以拿到近4000塊錢,增收不少。”陳磊説,國人菌業科技産業園在發展中逐步將管理人員本土化,人員本土化在帶動産業和扶貧的同時,園區人員也更穩定。據介紹,目前園區內167名員工,有95%都實現了本土化,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就業帶增收,學習出人才。陳磊告訴記者,公司一直在組建學習化的團隊,來園區打工的農戶有認真的態度、肯吃苦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力,公司一期一期的給農民工做培訓,一定要把技術交給他們。園區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就有45人,通過學習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還在逐步增加。
産業致富發展快,生態振興不掉隊。園區內乾淨整潔,環境宜人,企業負責人帶領記者們參觀了菌渣處理消毒設備和最新的廢渣迴圈利用技術。“國人廢菌渣綜合迴圈利用模式”是農業部推薦的18個農産品加工副産物綜合利用模式之一,採用“菌-畜-果-沼-肥”的産業化發展思路,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可持續發展。
記者了解到,國人菌業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戶(貧困戶)”的精準扶貧“金菇”模式,企業與貧困地區精準對接,以入股保底分紅、原料換菌包、扶貧託管、入園務工等多種形式,切實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農戶、企業、政府三方共贏的和諧格局,“三統一包”的技術路線已經輻射帶動貧困人口200余戶、600余人脫貧致富。
國人菌業是寶雞市陳倉區特色産業之一。陳倉紅葡萄酒、大水川旅遊區等都是陳倉區拿得出手的特色産業,在發展産業、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陳倉區不僅積極開發産業的數量,還積極推進品牌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提高貧困戶産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使貧困戶能夠在集體經濟發展當中增收致富。(文/姬文艷 圖/賀冬鵬)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