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陜西鳳翔:打好産業基礎 努力實現鄉村振興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鳳翔,古稱雍,是周秦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區、華夏九州之一。在這片擁有52萬人口的古老土地上,幹部群眾共同發力,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努力實現鄉村振興,讓雍州大地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農家又聞織布聲

“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鳳翔縣彪角鎮的惠蘭手織布生産基地時,56歲的“織女”梁格仙正在和數十名姐妹一起織布。手工織布機發出的“噠噠”聲不絕於耳,現實版的“唧唧復唧唧”讓記者們大開眼界,紛紛拿起相機或手機拍照。

545924713285253140

記者在手工織布機旁採訪“織女”梁格仙。賀冬鵬/攝

梁格仙是當地的村民,丈夫在外地打工,家裏有兩個孩子,女兒已經出嫁,兒子在西安一所本科院校讀大三。梁格仙告訴記者,她家將土地流轉出去以後,她就在當地工廠打工。2018年10月,來到惠蘭手織布生産基地工作。

“我還不太熟練,每天能織五六米布,一米布是9塊錢工錢,加上基本工資,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梁格仙説,熟練工一天可以織到10-12米,加上基本工資,每月可以拿到三千多到四千元。

記者在車間看到,“織女”們普遍年齡偏大,鳳翔蕙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寧卿惠告訴記者,在該基地打工的女工年齡集中在40-70歲之間,全部為當地村民,其中有21人為貧困戶。

7

鳳翔蕙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寧卿惠接受記者採訪。賀冬鵬/攝

“公司招收這些女工來基地打工,免費教她們學習織布技藝,對於行動不便和不能離家工作的農村婦女,可以將織布機搬回家按標生産,公司再進行統一回購銷售,既實現了就業,也方便照顧家庭。”寧卿惠説,目前公司員工達到200多人,2018年産值突破700萬元,300多個手織布産品遠銷法國、印度、南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先後在鳳翔縣彪角、陳村、田家莊等鎮組織培訓16期,800多名農村婦女免費接受土織布技藝培訓。近年來,彪角鎮立足白酒釀造、藥材、花椒、蘋果種植、傳統手工“五大産業板塊”,推進“5+”産業扶貧模式。通過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土地流轉、帶動發展等措施,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小蘋果做成大産業

位於鳳翔縣城北部的范家寨鎮,因盛産蘋果而知名。該鎮是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所産蘋果以“個大、形美,色艷、汁多、酸甜適口”而著稱,從而贏得了“鳳翔蘋果、果中鳳凰”的美譽。

2K8A8810

曹儒向記者講解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技術。沈繼軍/攝

採訪團來到范家寨鎮曹儒果園,74歲的高級農藝師曹儒一見到記者,就興衝衝地講解起他的矮砧蘋果。在鳳翔縣,曹儒可以説是蘋果界的權威專家,他自從1984年擔任鳳翔縣園藝站站長以來,就和蘋果結下了不解之緣,退休後仍然奔忙在田間地頭,傳道講學。據曹儒介紹,鳳翔蘋果栽培技術獨具特色,全縣突出雙矮栽培,注重高紡錘樹形,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技術全國領先。

據范家寨鎮鎮長黨志超介紹,范家寨鎮蘋果産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全鎮蘋果面積3.9萬畝,挂果面積2萬畝。2018年,全鎮蘋果産量3.6萬噸,産值2.3億元,農民每人平均果品收入達到6300元,佔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

2K8A8806

鳳翔縣現有優質矮化蘋果園22萬畝。沈繼軍/攝

其實不光范家寨鎮,在鳳翔縣,蘋果産業早已成為該縣農業特色優勢産業。鳳翔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蔡建斌告訴記者,全縣現有優質矮化蘋果園22萬畝,已建成國家級標準園2個,省級優質示範園15個,5萬畝蘋果通過了綠色果品基地認證。鳳翔縣被命名為國家級蘋果生産標準化示範區,“鳳翔蘋果”獲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目前,鳳翔縣培育建成果品加工、貯藏、運銷等産業化企業60多家,發展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多個,果品行銷經紀人上千人,形成了生産有基地、加工有企業、行銷有組織、流通有市場的多元化經營格局。2018年,在遭遇嚴重凍害的情況下,全縣蘋果産量達23萬噸,産值連續攀升,達13.8億元,較上年度增加3000萬元。

“泥耍貨”變身“致富寶”

泥塑是鳳翔縣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主要分佈在該縣城關鎮六營村及周邊地區,當地人俗稱“泥耍貨”。如今,這些“泥耍貨”已成為村民的“致富寶”。

2K8A8789

惟妙惟肖的鳳翔泥塑作品。沈繼軍/攝

六營村村民胡新明,從藝30多年,現為鳳翔泥塑國家級傳承人、陜西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在以他為代表的一批傳承人的帶動下,鳳翔泥塑得到了快速發展。2018年,鳳翔縣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32萬元,而依靠泥塑致富的六營村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則為1.68萬元。目前,六營村從事泥塑産業的村民有80余戶300余人,年産值可達1000多萬元。

近年來,鳳翔縣將泥塑産業作為群眾脫貧增收的一個重要來源。為了做大做強鳳翔泥塑品牌,利用鳳翔泥塑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的優勢,鳳翔縣委、縣政府確定將六營民俗村打造成為“中國泥塑第一村”。

2K8A8744

六營村泥塑藝人正在為泥塑上色。沈繼軍/攝

據了解,從2016年起,該縣計劃用5年時間,實施“一園”(中國泥塑園)、“兩環”(民間工藝特色體驗遊和西府鄉村風情體驗遊兩條旅遊環線)、“七大功能區”(民間工藝傳承體驗區、綜合展示區、旅遊服務區、牡丹觀光園、農家風情園、泥塑公園、水上樂園)建設。小村莊變成旅遊村,不僅增加了當地收入,也提升了泥塑的知名度,進而反哺旅遊産業發展。

鳳翔縣城關鎮黨委書記王曉鋒告訴記者,傳統的泥塑只是一個擺件,一個“泥耍貨”,但是把泥塑的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生活結合起來,使古老的文化符號“活起來”,它就可以講出許多故事來。下一步,該鎮將通過招商引資,實施傳承人之家、老秦人美食街等項目,擴張以泥塑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産業,在帶動群眾發展産業,增加收入的同時,不斷壯大集體經濟。

IMG_6528

鳳翔縣城關鎮黨委書記王曉鋒説“要讓文化符號‘活起來’”。賀冬鵬/攝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保證,只有做好鄉村的産業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持續、健康發展。如今的鳳翔縣,正按照“一人一技、一戶一業、一村一品、一鎮一特色”要求,突出蘋果、特色種植、養殖、轉移就業及三産旅遊五大産業主導地位,不斷壯大産業基礎,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努力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目標。(高崗)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