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扶風:鄉村振興“路線圖”初顯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在寶雞市扶風縣的鄉野田地裏,隨處可見勞作的村民。近幾年來,扶風縣緊緊圍繞“農業富扶”和“特色農業強縣”戰略,圍繞五大主導産業,聚焦八種扶貧模式,完善三大保障機制,鼓勵支援群眾創辦各种經濟組織,為扶風縣産業振興繪製了美好藍圖。
因地制宜 産業振興促脫貧
位於扶風縣杏林鎮的西坡村,苗木花卉促脫貧。當地依託陜西寶楓園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實力優勢,把發展苗木花卉産業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投資3000萬元建立産業示範基地。以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堅持“長”“短”結合、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貧困戶參與流轉土地、基地務工發展産業等方式,讓1195戶貧困戶有了致富産業。
杏林鎮的“金元寶”——元寶楓
勝利食用菌産業扶貧示範基地出産的靈芝。賀冬鵬 攝
除此之外,扶風縣還依託省級優質果樹苗木基地縣的優勢,大力發展蘋果、核桃、花椒、油用牡丹等經濟苗木,建成果樹苗木花卉繁育基地1.5萬畝,其中貧困戶栽植4230畝。
村民向記者介紹,扶風縣的特色養殖也為産業振興助力不少,依託陽晨牧業、秦川牛業等重點龍頭企業,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援,新建百頭以上標準化養殖場12個、養殖重點村6個,其中貧困戶養殖豬牛羊7130頭(只)、雞1.33萬羽,為895戶貧困戶托養牲畜,為貧困戶找到了“家門口的好工作”。
脫貧方法各村有別,實幹興邦是不變的真理。扶風縣採取“政府+金融+企業+貧因戶”、“企業+貧困戶”、基地(現代農業園區)+貧因戶”、“電商+貧困戶”、“光伏+貧因戶”等模式,為貧困戶提供貸款、就業、分紅、技術指導等資金和政策支援,加大産業補貼力度,實現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貧困戶發展促進産業規模化經營的産業優化。真正做到戶戶有産業項目、人人有增收門路。
截止目前,縣內已經發展果品蔬菜、苗木花卉、光伏發電、紡織服裝、特色養殖、生物醫藥等多項産業,形成鄉村産業發展新格局。
即將成熟的扶風蘋果。
支部企業“雙支援” 組織振興促發展
“以前大家想著種了苗木咋往出賣,現在有支部組織帶頭給農戶(貧困戶)和企業牽線搭橋,為村民們提供了增收的路子。”杏林鎮西坡村的元寶楓種植戶告訴記者,村民、村集體以企業為依託的同時,鄉村産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支部的支援。“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重點是貧困戶)”的模式,有效促進了杏林鎮元寶楓産業發展。
扶風元寶楓試驗示範基地。
在距離西坡村不遠的青龍村,村支部也有扶貧和産業發展的好辦法。當地推行“以支部引領帶合作社促産業發展,以黨員示範帶貧困戶促農民增收”的“黨建1+1”模式,先後成立了14個合作社,將118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購買種子、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全村核桃育苗發展到3500畝,苗木遠銷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年産值上千萬元。
扶風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朱鵬飛介紹介紹黨建情況。賀冬鵬 攝
扶風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朱鵬飛介紹,近年來,扶風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行聽群眾説、向群眾講、帶群眾幹、請群眾評、讓群眾享的“五群”工作法,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凝聚群眾。
各村支部、企業、合作社相互聯合,因人因戶精準施策,齊心協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逐步解決“帶群眾幹”的難題,以共用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用,群眾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參與度、獲得感和滿意度獲得提升。
村支部、企業、合作社,成為扶風縣實現貧困戶産業全覆蓋和鄉村振興的堅實“穩三角”。
“軟”“硬” 結合 鄉村振興內在“發動機”
扶風縣以北有“法門聖地、周禮之鄉、青銅器之鄉”美譽的法門鎮,歷史文化積澱厚重。隨著2017年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和鎮域北部周原遺址建設,文旅産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周原國際考古基地。賀冬鵬 攝
人口聚集與産業發展、鎮區建設相輔相成。依託文化發展産業,産業發展吸引人才,人才回鄉推進振興。法門鎮鎮長張萬峰告訴記者,法門鎮依託法門文化旅遊景區和周原遺址兩個品牌優勢,以“産城”“人文”相結合的理念,把重心向産業發展上轉移。通過産業發展、扶持來增加對群眾進城落戶和進城生活的吸引力。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軟實力”,更少不了人才培養的“硬支撐”。“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王喜玲成立扶風縣喜林苗木果蔬合作社,示範引領200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扶風縣華泰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華泰獼妹妹”趙小娟返鄉創業投身公益,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他們都從一個為生活而努力的普通創業者,成長為勤勞致富的産業帶頭人。他們有想法有幹勁,帶致富促團結,是扶風縣鄉村振興的新力量。“我返鄉創業,心裏就是想為鄉親們做點什麼,給家鄉帶來一些改變。”趙小娟的一句話,也道出了千萬回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者的心聲。
“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王喜玲。賀冬鵬 攝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培養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黨員幹部和人才,扶風縣在招才引智、人才培養方面採取一系列的招聘和培訓。圍繞鄉村振興、電子商務、文化旅遊、醫療衛生、職業技能、農村能人等專題,開展“領頭雁”、“産業增收”、“勞務技能”、“農村工匠”、“農業電子商務”、“生態農業旅遊”六大培訓工程。
從政策推動到鄉情感動,扶風縣多措並舉,逐步打開了各類人才流向鄉村的大通道。
青山綠水間 鄉村振興路
“建成七星河國家濕地公園後,老城區、新城區的居民和外來遊客都可以來休閒觀光,對生態環境和城區建設都有很大的好處。”扶風當地居民告訴記者。
近幾年來,扶風縣建設七星河國家濕地公園、杏林鎮澇池岸村等一系列生態項目,為鄉村發展的道路添上一抹新綠。在生態規劃中,不僅深入挖掘當地地貌特色,還將文化與生態發展相結合,打造出扶風縣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城市綠色生態名片。
七星河國家濕地公園。
採訪團一行走進扶風縣杏林鎮西坡村,第一印象就是“路在樹中、人在景中、村在林中”,街道寬敞整潔、樹木茂盛宜人,舊澇池改造後面貌煥然一新。如今的澇池邊垂柳搖曳,清風拂面,相比幾年前煥然一新。自陜西省啟動生態澇池修復治理工作以來,扶風縣先後建成杏林鎮澇池岸村、西坡村生態澇池等生態澇池建設項目。
澇池變公園的扶風縣杏林鎮西坡村。
西坡村黨支部書記蘇永宏介紹,西坡村圍繞“綠、亮、凈、美”的目標,發動群眾人人參與清理“三堆”,鼓勵進行“最美庭院”建設。舊澇池改造、村內文化墻建設等項目在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也向大家宣傳爭先向善的好風氣。
同在杏林鎮的澇池岸村生態環境改善成效也十分顯著。原澇池佔地面積約3畝,由於多年的淤積及疏于管理,垃圾堆積,庫容減小,周圍環境惡化。改造後的澇池在原有澇池基礎上結合現有的雨污凈化系統進行恢復建設,澇池建設內容包括池體、人行步道、綠化美化工程及配套設施、休閒小廣場等工程。充分滿足村內排澇、群眾生活污水排放及休閒娛樂需求,形成水面生態景觀,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據了解,扶風縣寶塔村被評為“陜西省生態示範村”、美陽村被評為“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西坡村被評為寶雞市“美麗鄉村示範村”……在産業發展的同時扶風的山、水、田、林、草也得到了精心保護,好生態又助推當地農業和旅遊業的發展。
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扶風縣真金白銀的“硬投入”和健全的政策“軟環境”,加快了鄉村振興戰略理念落地推進,農業豐産、農民增收、農村和諧,扶風縣的鄉村振興事業也逐漸踏出了清晰的“路線圖”。(姬文艷)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