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鳳翔:手工土織布開闢“土味兒”致富路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手工織布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然而在今天的鳳翔縣,這一傳統産業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成為部分群眾脫貧致富的好産業,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6月20日,“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鳳翔蕙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群“織女”使用傳統手工織機熟練快捷的織布,織好的布匹顏色鮮艷,摸在手中有質感,記者們紛紛稱奇。
據鳳翔蕙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寧卿惠介紹,關中手織布又名土織布、老粗布,土織布技藝是一項傳統的純手工技藝,織造工藝複雜精湛,擁有幾千年曆史,曾在中國紡織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中民間土織布因其色彩亮麗象徵性強,圖案花色寓意濃厚,織造工藝繁瑣複雜,已被列為鳳翔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該公司發展手工織布産業,對周圍農村婦女免費進行非遺培訓,教授土織布技藝,吸納她們來就業。
56歲的當地村民梁格仙是一名在該廠上班的“織女”,她來公司織布前,曾在藥材公司打過工。2018年10月,梁格仙進入鳳翔蕙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學習織布,目前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該公司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利用起來,“織女”們在家門口就業,既獲得了收入,也方便照顧家裏。
據了解,近年來彪角鎮在産業扶貧上下功夫,以白酒釀造、藥材、花椒、蘋果種植、傳統手工“五大産業板塊”創新推進“5+”産業扶貧模式,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土地流轉帶動發展。
同時,彪角鎮以産業脫貧流動現場會,土織布、服裝縫紉技能培訓會等形式,增強貧困勞動力技能提升,將“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寧卿惠介紹,公司免費教貧困戶學織布技藝,工人也可將織布機搬回家按標生産産品,公司再進行統一回購銷售。通過這種模式,吸納貧困戶21人,每人平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以“訂單生産+貧困戶”扶貧模式助推産業扶貧。
“雖然我們的産品恰好迎合了一部分人返璞歸真的理念,創新製作的枕頭,床品,休閒服裝,圍巾等300多個成品,遠銷法國、印度、南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生産的速度仍然趕不上銷售。”寧卿惠説,2019年開工建設土布織染傳承與扶貧産業開發基地及關中土布特色小鎮,建成後預計將帶動當地1000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和200多名貧困婦女在家門口就業,為土布織染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提供更好更大平臺。(劉彬)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