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陜西扶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6月18日,52歲的權紅昌正在扶風縣木林森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裏工作。務農幾十年的他現在是持證的中級職業農民,每個月可以從合作社領到4000多元工資,像他一樣長年在這裡工作的農民有20多人。農忙時節,來合作社工作的周邊農民超過200人。

在扶風縣,像木林森這樣的農業專業合作社有848家,加上122個家庭農場、54個農業龍頭企業,一半以上的農民加入了各種新型農業經營組織。這些新型組織不僅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更破解了一家一戶的小生産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成為該縣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從一個人脫貧到“致富領頭雁”

在“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寶雞市委常委、扶風縣委書記周宇松專門提到了王喜玲,她是來自扶風縣的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

微信圖片_20190619215622

王喜玲在她經營的苗木基地介紹苗木情況

王喜玲當過理髮員、賣過鞋子衣服、到新疆摘過棉花、辦過養豬場,後來更是在自己身患重病、丈夫不幸去世的情況下,一步步從家庭貧困走到脫貧致富,並帶動當地很多貧困家庭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3年6月9日,他突然遭遇車禍去世,我一度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王喜玲説,“但是家裏有68歲的婆婆和上學的女兒,還有外債,如果我放棄了,這個家庭就完了。”

後來在幫扶幹部、扶風縣縣長齊軍的幫助下,她貸款8萬元開始了苗木種植。但是苗木生長期長,沒長成之前怎麼辦?看到附近其他農戶栽種的苗木已經可以上市,很有生意頭腦的王喜玲覺得當“經紀人”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她去“賒”了一輛摩托車,開始拿個小本子到處尋找苗農,詳細記錄各家所種植的苗木品種、數量等,再到林業局的招標會外面“蹲守”中標人。她的第一個大單生意賣了2萬株核桃苗,在6天內完成,賺了1萬元。“當時把我和婆婆激動得喜極而泣。”

此後在當地政府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王喜玲在苗木行業不斷探索,她不但還清了所有債務,還成為扶風縣脫貧攻堅“主動退貧第一人”。

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致富,王喜玲和貧困戶馬會強等5人成立了“喜林苗木果蔬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先後吸納26戶貧困戶入社,帶動周邊230余戶群眾發展苗木種植,幫助18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累計實現銷售總額800多萬元。2018年,合作社投資280萬元,在扶風城關街道西官(村)社區流轉土地225畝,連同吳家村流轉的100畝土地,總共帶動200戶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微信圖片_20190619214941

喜林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苗木基地

職業農民成為農業合作社的主心骨

“與其説農民是我的身份,不如説是我的職業。”在法門鎮周家村三得利植保技術專業合作社,韓安科笑著説,“現在搞農業不能只會埋頭種地,想致富還要學會跟市場打交道,積極發展銷售網路,現在我和大兒子都是高級職業農民,二兒子畢業後也回來和我們一起做職業農民了。”

原先韓安科在縣城做批發農資的生意,生意很好,後來發現農村土地利用率低下,很多村民生活清貧,他決定回鄉創業,帶動父老鄉親們一起致富。

韓安科成立了三得利植保技術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化模式,依託現代果業項目,在法門鎮周家村流轉土地550畝,建設了高標準、規模化蘋果、桃等現代果業示範基地,同時也帶動了周邊農戶包含貧困戶建設優質蘋果基地。合作社實行統一育苗、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按股分紅的模式,吸收貧困戶參與合作,按工時和績效發放報酬,使他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得到高於當地同等勞力的收益。

70多歲的韓建偉就在合作社打工,談起合作社給他帶來的好處他很激動:“我年齡大了找不到其他活兒幹,合作社種我的幾畝地每年給我6000塊錢,我在這裡打工一年還能掙1萬來塊錢,再去哪找這麼好的事?”

扶風木林森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經理李立剛也是高級職業農民、高級農藝師、高級農技師,2018年9月被評為寶雞市“十佳青年職業農民創業創新標兵”。這家合作社有55名社員考上了初級職業農民證書,被認定為陜西省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

173415331107951478

權紅昌展示他“學弟學妹們”即將拿到的職業農民證書

目前,扶風縣的職業農民達到700多人,活躍在農村各個新型經濟組織中。正是這些職業農民將先進的種植技術、經營理念帶到了村民中間,他們不僅帶動著村民脫貧致富,更推動著農村産業體系、經營體系的變革,推動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村企聯合、村村聯合打造産業大格局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能僅僅依靠少數農業技術帶頭人,政府層面的戰略規劃和組織推動才是真正實現産業規模、效益和長遠發展的關鍵。

扶風縣法門鎮在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緊緊圍繞“北椒、中果、南菜、菌覆蓋”的産業發展思路,以寶雞勝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依託,在全鎮推行“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扶貧基地+貧困戶”的食用菌發展模式,形成“一基地五園區”的發展格局。

微信圖片_20190619214928

勝利食用菌基地的扶貧大棚

按照法門鎮食用菌産業的發展規劃,將通過“一基地五園區”盤活村集體閒置土地150畝,爭取資金1487萬元,以9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新建標準化食用菌大棚248座,投放食用菌袋124萬袋,預計年産鮮香菇186萬斤,年産值650多萬元。項目可直接吸納帶動全鎮300多貧困戶參與大棚租賃經營或就業務工,間接帶動1100多貧困戶參與收益分紅。

“只依靠群眾自身單打獨鬥發展産業,不僅風險大、技術滯後、也很難形成産業規模、效益不高。”法門鎮鎮長張萬峰表示,“現在我們採取村村聯合、村企聯合的模式,有效盤活村集體閒置土地,規模化發展特色産業,採取租賃經營、入股分紅、就業務工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將貧困戶真正嵌入到産業扶貧基地當中,既促進了集體經濟的壯大,又保證了貧困戶的增收致富,為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的産業基礎。”

6月18日,中共寶雞市委常委、扶風縣委書記周宇松在“鄉村振興主題對話”上進行交流發言時表示,扶風縣要結合自身特點做到五個提質增效,鼓勵貧困戶、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參與蔬菜、蘋果、獼猴桃、元寶楓等作物的規模化種植,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序銜接、全面過渡,推動農業産業全面升級,加快農村全面進步,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李承林)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