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務正業人生更多彩
“80後”小普通過支付寶將一棵梭梭樹種到了酒泉地區,廈門白領小燕通過網路互助計劃平臺幫助了23人……如今,年輕一代打破了人們對其“沉迷網路不務正業”的刻板印象,活躍于網路世界的他們變得越來越有溫度。五四青年節前夕,北京青年報聯合部分網際網路平臺進行的調查顯示,有91.9%的青年在網上擁有至少2個與工作完全不同的身份,且多數年輕人用這些身份在做好事。專家表示,網路世界的特性,為現實生活中忙碌的年輕人,提供了關注社會、貢獻力量的新途徑。
業餘在網上做好事
網路安全志願者、網際網路尋親志願者、大眾評審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網上擁有不同身份,這些網路角色的活躍也給現實生活增添了鮮亮的色彩。
小李是中國人民大學一名大四學生,目前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實習。除了學生和實習生的身份以外,她還是支付寶螞蟻森林達人、行走捐達人。“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支付寶收螞蟻能量。”小李驕傲地説,“我已經在螞蟻森林種了2棵真實的樹了。”她表示,自己每天下班都會去學校操場跑步,每天的行走步數在15000步以上。每走5000步,就能在支付寶行走捐裏兌換1元公益金。“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做公益,既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還能做好事。”小李説,“每天2元錢,雖然不多,但是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我的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與日俱增。”
像小李這樣在網上做公益、傳播正能量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北京白領小何是一名普通公司員工,同時也是閒魚的資深用戶。她認為,閒魚回收舊衣、手機、買賣二手物品能夠盤活社會閒置資源,讓消費更加“綠色”。“家裏閒置的衣物鞋帽都可以在閒魚上免費回收,衣物回收後要麼進行二次加工轉賣,要麼捐贈給公益項目。”小何説,“這樣不僅‘解放’了自己的衣櫃,還能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除了公益捐贈、節約環保之外,維護網路安全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做好事。程式員小張是一名視頻網站的網路安全志願者,他每天業餘時間會處理網站舉報資訊,將發佈不良評論、人身攻擊言論等用戶拉進“小黑屋”,維護良好的網路秩序。小張表示,有很多“鍵盤俠”在網上肆無忌憚地發表不良言論,他的職責就是利用自己的網路身份加以管理和遏制,防止大眾遭受網路暴力,給人們一個乾淨、和平的網路環境。
撕掉“沉迷網路”的標簽
過去,長輩們都覺得年輕人沉迷網路就是不務正業,玩網路遊戲等更是玩物喪志。但現在,不少年輕人正在撕掉這一固有標簽,將自己的人生變得多姿多彩。
小多是日語專業的大二學生,同時也是嗶哩嗶哩彈幕網(簡稱“B站”)的知名配音up主(視頻製作者),在B站擁有近40萬的粉絲。“網路配音讓我找到了人生的職業方向。”小多表示,自從接觸配音就喜歡上了這一行,現在就讀的日語專業也是因為喜愛鑽研日語配音而選擇的。目前,小多已經與某知名配音公司簽訂了工作合約,成為一名正式配音演員。她在許多國産遊戲、動漫裏“出演”了很多角色,可以説網路身份為她打開了職業生涯的大門。
與小多一樣,在網路上務正業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前不久,北京姑娘小史加盟了一家奶茶店,但是由於缺乏行銷經驗,店裏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小史無意中接觸了網路直播,發現每天抽出時間直播做奶茶、跟觀眾聊聊天,不僅幫奶茶店打出了名氣,自己還在直播平臺上積攢了人氣。現在小史將直播作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都過得十分充實。
不能影響現實生活
調查顯示,最受歡迎的網路十大新身份有:螞蟻森林種樹能手、線上課堂主播、大眾評審員、網路動物救助員、行走捐達人、養雞公益大戶、交通路況舉報員、網路安全教育志願者、信用分“學霸”和美食評論員。無一例外,都是在網上“做好事”,大部分集中分佈在支付寶、快手、微網志等平臺。
在有限的時間內,年輕人將自己的時間價值最大化,拿出一部分業餘時間豐富自己,也帶給他人和社會更多回饋。但同時,也有一些年輕人遇到了網路身份與現實身份的矛盾和衝突。網路上的虛擬角色職責耽誤了現實的生活,又該如何妥善處理二者的關係呢?
北京大學大二學生小徐在網路上是小有名氣的翻唱歌手,已經發售了自己的個人專輯。前段時間,她被邀請前往上海參賽,這對於小徐來説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然而,賽程時間和自己的專業課時間衝突,讓她頗為煩惱。“後來我還是放棄了比賽的決賽資格,專心去上課了。”小徐説,“自從成為一名網路歌手,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雖然很清楚不能耽誤學業,但還是會覺得有些可惜。”
專家表示,網路的開放性、匿名性、無限延展空間,為人們提供了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虛擬身份和角色體驗,是非常具有正能量的。網友用自己熱情和專業知識技能,為他人提供物質、精神上的幫助,何樂而不為?但凡事要有個度,如果網路角色和現實角色出現混亂甚至顛倒,影響到現實生活中的本職工作,就應該引起警惕,避免在虛擬世界上癮。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網上務正業人生更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