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將啟
新一輪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將啟。《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業內獲悉,2019年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方案已形成,正在部際間徵求意見,有望近期出臺。年內將摸清家底,完成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還將擴大改革試點,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進程。此外,相關部委正開展重大政策調研督導,抓緊完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稅收、財政、金融、土地等支援政策或相繼推出。
2014年,原農業部等三部門出臺《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進一步提出,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雲華認為,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是激發集體資産要素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此明晰集體及其成員的資産權利,激發集體經營性資産的要素功能,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
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副司長趙長保23日介紹,2015年以來,我國先後開展三批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共確定3個省、50個地市、279個縣為中央試點單位,前兩批129個縣的試點任務已經完成。截至目前,全國超過15萬個村完成了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確認集體成員3億多人,累計向農民股金分紅3251億元。
為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今年底前將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完成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目前各地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廣東6個國家試點單位均已基本完成清産核資、成員身份確認;湖南、河北等地出臺文件,要求2019年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河南、吉林則要求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清産核資。此外,今年將再選擇10個左右省份、30個左右地市、200個左右縣整建制開展試點,力爭將試點範圍覆蓋到80%左右的縣。
值得一提的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有望迎來新突破。數據顯示,自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以來,33個試點縣(市、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已入市地塊1萬餘宗,面積9萬餘畝,總價款約257億元。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待試點進一步推進,土地管理法修改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將入法並向全國推廣。
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在符合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允許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最大的瓶頸是土地,土地往往一放就亂,一管就死。這就需要依靠法律來規範、保護、引導,同時各類配套措施也要跟進,確保放開管制的同時不會引起混亂和負面效應。”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主任李國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日前撰文稱“完善農村土地徵收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的配套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現在地方最關心的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範圍需要進一步界定,這涉及用途管制問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需要國家制定合理的用地規劃,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範圍和權利,並與國有用地實現真正同權。
李國祥認為,在推進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過程中,真正盤活農村資産,優化要素配置,實現資産保護,處理好農民權益保護和收益分配之間的關係,也是難點和重點所在。
據悉,下一步將加快推進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落實入市主體,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規則和監管措施。此外,稅收、財政、金融、土地等支援政策也將相繼推出。今年將研究制定支援集體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積極探索集體資産股份抵押擔保辦法。
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動確權登記頒證、價值評估、交易流轉、處置變現等配套機制建設,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資産股份等依法合規予以抵押。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張園
(原標題:新一輪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將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