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光伏産品價格大降九成背後:企業借市場規模擴大全球“搶單”

“我們現在光伏産品銷量的80%都在國外,在這80%當中,歐美市場約佔40%,中東和亞非拉地區已經成為光伏産品極具開發潛力的新興市場。”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4月15日,第12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在廣州開幕。與去年光伏展臺的“清冷”相比,本屆廣交會新能源行業展臺格外熱鬧,不斷有境外採購商駐足諮詢。國內參展商也逐漸形成多類型産品展出的模式,通過光伏應用類産品、光熱+光伏一體化、太陽能+空氣能等多種産品融合創新,形成附加值相對較高的整合展品。

浙江雙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統事業部總經理肖偉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技術革新的背景下,光伏生産成本不斷降低,和2010年相比,差不多下降了70%。“中東和非洲一些國家仍然是以化石能源為主,不僅成本高而且有污染。但光伏是清潔能源,隨著生産成本的降低,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亞非拉地區採購商開始尋求與我們合作。”

光伏行業進入微利時代

張含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光伏産品的價格曾達到過近5美元/瓦,而現在每瓦只有約3元人民幣,這個價格整體的降幅是非常大的,跟初期相比已經超過90%。

但事物都有兩面性,當價格和成本下降的時候,整個光伏市場規模也會上升。“去年,我們公司的總營收額達到247億元人民幣。當美國整個光伏市場在萎縮的時候,我們仍然交出了一份非常好的財務報表。”

浙江啟鑫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主管琳達·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技術不斷革新,競爭日益激烈,光伏行業客觀上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也正是因為生産成本的下降,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採購商開始關注中國光伏行業,我們公司從這些國家獲得的訂單數量也在提升。”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去年的光伏行業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曾表示,當前光伏行業利潤空間出現壓縮,2018上半年,光伏組件價格持續下降,甚至跌破2元/瓦,半年降幅近30%。

“但光伏産業也是我國為數不多能夠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具有産業化領先優勢的行業。由於價格下降,很多發展中國家加速進入光伏市場,這既是機遇,但同樣也要防止出現無序競爭。”王勃華説。

探索打開歐美市場“敲門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決定對我國光伏電池片及其下游産品發起“337調查”,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中國企業涉案。

4月11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此事回應稱:2019年4月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佈公告,決定對中國部分企業的光伏電池片及其下游産品發起337調查。該調查由南韓韓華新能源有限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于2019年3月4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請,指控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有關産品侵犯其專利權。“目前涉案中方企業正在積極應對,希望美方能夠依法客觀、公平、公正地開展調查,妥善加以解決。”

長期以來,光伏行業一直是美國對華企業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重點行業。張含冰認為,儘管光伏行業經常成為“雙反調查”的重災區,但歐美市場仍然是光伏企業不可忽視的海外市場。

“許多行業企業已經幾乎不再進入美國市場,或者份額非常少,但我們公司仍然採取各種方法尋求與歐美企業合作。目前,我們産品出口到美國的市場份額佔整個海外市場份額的40%。”

談及進入歐美市場的“敲門磚”,張含冰説,阿特斯在泰國、越南、印尼、巴西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生産基地。“我們在亞非拉地區建設自己的工廠,實行屬地化的管理,給當地人民和企業帶來利益。另一方面,公司在這些國家生産出來的産品也能夠打入歐美市場,進行更加廣泛的全球化佈局。”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光伏産品價格大降九成背後:企業借市場規模擴大全球“搶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