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

社會辦醫加力 人才政策待完善 監管機制需健全

“這幾年來看病的患者多了,我們醫院基本達到收支平衡。”陜西西安祈康中西醫結合醫院理事長李洪潔説。

“醫院越來越多,競爭也更激烈,以質取勝是關鍵。”四川成都愛迪眼科醫院總經理張遊談起辦醫院的感受。

近年來,針對放寬準入不徹底、扶持政策不完善、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關於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等出臺。

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更容易了嗎?患者願意到社會辦醫機構看病嗎?從業者們感受如何,還有哪些期待?記者在陜西、四川進行採訪。

■放寬準入、下放審批,社會辦醫機構數量增加

“社會辦醫要聽老百姓的意見,老百姓怎麼方便怎麼來。”2002年,李洪潔開始創辦民營醫院,“如今社會辦醫流程更簡單了。”

2015年6月,《措施》提出,在符合規劃總量和結構的前提下,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和地點限制。“醫院如果建在居民樓附近,有些人會不大願意。以前,要是有一戶不同意,機構審批上就可能一票否決。”李洪潔説。《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提出,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就像營業執照一樣,環評、消防、衛生驗收等環節達標就可以了,更方便了。”

西安市衛健委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西安將200張床位以下綜合醫院、100張床位以下專科醫院交由區縣衛生行政部門審批,還成立行政審批處,所有審批事項一個窗口辦理。目前,西安社會辦醫數量佔全市醫療機構數的56%,床位數佔31%。

“放寬準入條件,下放審批許可權,使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服務量、市場份額逐年增加。”成都市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底,成都公立醫院共170家,而民營醫院達到461家,民營醫院就診量也提升明顯。“近幾年,我們醫院就診人次年增長率超過32%。”張遊説。

“門診人次和住院人次近年來一直在增長。”李洪潔介紹。醫院裏,宋女士正在送患尿毒症的父親做腎臟透析,“醫生護士既熱情又負責。醫療費用也不貴,父親住院10天大概7000元,通過西安市醫保,個人需要付幾百元。”

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末全國有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0萬個,較上年增多0.2萬個。

■人才短缺、資金不足,與公立醫院合作有待深化

與宋女士不同,四川巴中一名患者在民營醫院就醫的經歷不那麼愉快。“我只是做一個簡單的手術,上了手術臺,醫生卻臨時告訴我要買一台很貴的儀器,不買就不給手術。”疼痛難忍的情況下,他只得買下來,為此多付了幾千元。

“有些民營醫院用虛假廣告‘轟炸’和欺詐手段牟利,有些誠信經營、走專業化道路的醫院卻因為人才短缺、資金不足等生存艱難。”近期,巴中一家綜合性民營醫院虧損嚴重,只能關停轉讓。醫院經營負責人説,社會辦醫機構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目前,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還存在缺乏高端人才、融資難等梗阻。”張遊説,高素質衛生技術人員大多集中在大型公立醫療機構。而民營醫院醫務人員學科、年齡結構不盡合理,影響了發展後勁。

康復科主任黨海燕來西安祈康中西醫結合醫院以前,在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都工作過。“這幾年個人成長很快。”黨海燕説,從公立醫院跳出來的醫生不少。祈康現有職工500余名,高級以上職稱80余名,多點執業25人。

不過,李洪潔坦言,目前醫院吸引人才的效果還不明顯。“一是我們的魄力不夠,有些地區住房、教育、戶籍政策很誘人,人才存在‘孔雀東南飛’的情況。二是在認定副高及以上職稱時,民營醫院醫生常常很難有突破,這是應聘者普遍的顧慮。”

《措施》提出,鼓勵地方探索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強業務合作的有效形式和具體途徑,鼓勵公立醫療機構為社會辦醫療機構培養醫務人員,提高技術水準,並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才交流與技術合作。

“合作形式已具備,但實質工作有待開展,相互之間轉接病人比較少。”2015年,祈康被納入首批西安醫聯體。李洪潔説,大型公立醫院更專注遠端醫療,而二級醫院更希望醫生能到現場。

■加強監管、落實政策,民營醫院自身建設需提升

四川瀘州兩家民營醫院通過增加用藥量騙取醫保基金1500余萬元,綿陽一家民營醫院通過隨意開列電子處方等騙取醫保基金1724萬元……2018年,四川破獲的一起案件中,11家民營醫院騙取國家醫保基金5400余萬元。社會辦醫如何健康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張遊建議,公開醫生辦公流程,方便患者監督,醫院各主管部門也要定期對醫院醫療品質、服務細節、員工行為等進行檢查。“只有加強監管,才能不斷優化社會辦醫的整體形象。”

“發展社會辦醫還需要人力資源、保險、醫藥新技術新産品、財稅和投融資、市政配套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與保障。”西安市衛健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加強各類政策的落實,特別是推行醫師多點執業,使民營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技術職稱評審、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享有同等待遇。

民營醫院自身的建設也有待提升。“一些民營醫療機構重經濟效益、輕醫療品質,重經濟創收、輕技術創新,重短期效益、輕長遠發展,不利於自身健康發展。”該負責人説。

“市場飽和帶來了競爭加劇,以成都為例,主城區就有大型專業眼科醫療機構6所。”張遊説,激烈的競爭下,經營單一、粗放的醫療機構將面臨困境,品質才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截至2018年底,四川民營醫院總數已達1639家,同比增加了近200家,較十年前增長了5倍。“隨著醫改深入推進,民營醫院已經步入發展快車道,呈爆髮式增長。”四川省醫院協會副會長景秀京説,專業化、差異化發展應成為民營醫院的生存之道。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園

(原標題:社會辦醫再加把力(政策解讀·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