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2018年共用經濟市場交易額達2.9萬億 同比增長41.6%

2月28日,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去年我國共用經濟市場規模和就業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2018年共用經濟市場交易額為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平臺員工數為598萬,比上年增長7.5%;共用經濟參與者人數約7.6億人,其中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500萬人,同比增長7.1%。

國家資訊中心主任程曉波表示,在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在社會群體生活方式日益多元的情況下,共用經濟發展創造的就業機會和渠道正在成為“穩就業”的重要路徑。

共用經濟不僅成為人們自主擇業的重要選擇,同時也為社會特定群體提供了就業渠道。例如,滴滴平臺的網約車司機中有6.7%是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12%是退役軍人,超過21%的司機是家裏唯一的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為全國百萬家庭帶來了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2018年,有270萬騎手在美團外賣獲得收入,其中77%來自農村,有67萬騎手來自貧困縣。

不過,受共用出行領域直接融資額大幅下降的影響,2018年我國共用經濟領域直接融資額首次出現負增長,約1490億元,比上年下降23.2%。

共用經濟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快速增長和消費方式轉型的新動能作用日益凸顯。2015-2018 年,共用住宿收入年均增速約為 45.7%,是傳統住宿業客房收入的 12.7 倍;線上外賣收入年均增速約為 117.5%,是傳統餐飲業的 12.1 倍;網約車服務收入年均增速為 35.3%,是巡遊計程車服務的 2.7 倍。

收入高於傳統業態,也促進了共用經濟在各個行業的發展。2015-2018 年,網約計程車客運量佔計程車總客運量的比重從9.5%提高到 36.3%;共用住宿收入佔住宿業客房收入的比重從 2.3%提高到6.1%;線上外賣收入佔餐飲業收入的比重從1.4%提高到10.6%。

報告認為,未來三年,我國共用經濟仍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穩就業和促消費方面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共用經濟也將成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創新應用的重要場景,在身份核驗、內容治理、輔助決策、風險防控、服務評價、網路與資訊安全監管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記者 佘穎)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2018年共用經濟市場交易額達2.9萬億 同比增長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