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天然氣産業方興未艾

一個産品一旦成為生活必需品,就必將迎來大發展

春節期間,筆者去河北保定農村走親戚發現,親戚家裏過去的煤爐換成了天然氣灶,取暖也換上了壁挂爐。親戚告知,過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現在“柴”換成了“氣”,“氣”成了開門七件事的第一件,缺不得了。

一個産品一旦成為生活必需品,就必將迎來大發展,天然氣也不例外。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持續高速增長。國家發改委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進入用氣高峰,我國天然氣消費持續高位運作。截至1月20日,累計用氣量超過6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超過15%,增幅在所有能源産品中位居首位。

需求的高增長也會帶來壓力。如何保障百姓能用上用好天然氣,近年來也成為政府高度關心的民生大事。於是,肩負著全國70%供氣任務的中國石油,幾年前就像鐵路部門保春運、電力部門迎峰度夏保供電一樣,啟動了天然氣冬季保供行動,以避免氣緊甚至氣荒的出現。

在多方努力下,我國天然氣供應總體平穩,但個別年份也出現了緊張局面。特別是去年初,由於需求上升過猛,全國不少地區出現了較大範圍的“氣緊”,個別地區的居民甚至不得不“錯峰做飯”,影響到正常生活。

那麼,我國的天然氣緊張,主要矛盾是消費過旺還是供應不足?是應該重在開源還是應該強調節流?

我國天然氣消費雖然增長迅猛,但是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的比重目前只有7.5%,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均在30%左右,世界平均水準也在20%以上。這就説明,我國的天然氣消費水準不是高了,而是仍然處於較低水準。

從歷史上看,天然氣消費的增長和經濟發展關係密切,經濟越發達,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的比重越大。據權威機構預測,在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前提下,作為化石能源的天然氣仍將保持持續增長。到2050年,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3.5%升至27.5%,取代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無論從國情還是世界發展趨勢分析,我國天然氣産業都可以説是方興未艾,未來大有作為。

近年來,我國在加大天然氣供給上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也不斷加大。從勘探開發到儲氣庫建設,從西氣東輸等大型管道佈局到最後一公里的城市管網建設,政府和相關企業的投入都在數千億元規模。越來越多的中國百姓淘汰了煤爐、柴灶,用上了清潔、方便的天然氣。在一些重點城市,為了減少大氣污染,甚至連集中供暖也都用上了天然氣。

即便如此,天然氣領域仍是短板産業。近年來,我國天然氣、LNG(液化天然氣)進口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去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超過1200億立方米,同比大增超過31%,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也從上一年的不到40%一下子超過了45%,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而我國天然氣管道和儲氣庫規模跟發達國家比,還明顯不足;最後一公里的天然氣管網還遠沒有覆蓋到廣大農村地區。同時,由於天然氣已經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生活必需品,因此加大投入十分必要,是名副其實的民生工程。

一項投資,只要既補短又惠民,就必將受到百姓的歡迎,並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天然氣就是這樣一個領域。

(作者為本報經濟社會部記者)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天然氣産業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