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券商股票交易介面有望對私募放開 或吸引千億級增量資金

日前,有量化私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有券商前來溝通時稱,券商股票交易介面有望放開,不過尚待最終確認。業內人士表示,對於量化私募來説,這是重大利好。另有私募人士指出,雖然據業內消息,首批放開的是量化私募,但所有希望整合交易系統的私募都存在對券商股票交易介面的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從提升量化基金活躍度角度來説,僅有股票交易量的提升是不夠的,對衝工具也很關鍵。多位私募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希望股指期貨交易規則進一步優化,期待期權等新産品的推出。

量化私募或迎關鍵利好

“15日,有券商表示,希望我們把交易賬戶開到他們那兒去。他們説,已有放開股票交易介面的消息。如果確實放開,會第一時間聯繫我們。”北京一家量化基金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券商股票交易介面能否真正放開還需等消息。不過,16日恒生電子高開,看來市場對此已有反應。

一家百億級私募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下半年之前,各傢俬募都有自己的交易系統,對接各自券商的PB端口,從而把所有産品都放進交易系統,實現一鍵分發下單,有利於風險控制。但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期間,場外配資橫行,不少人利用交易系統實現杠桿配資,再接入券商PB系統,這樣券商無法有效監控,也不利於監管部門統計杠桿數據。所以,2015年監管部門停止了私募、信託等産品接入券商PB端口。

這給量化基金帶來了較大影響。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表示,量化基金普遍交易換手率較高,但沒了介面,交易優勢隨之喪失。

“同時帶來的一個問題是,一家公司幾十隻産品,每天都需打開券商交易端下單,就需要幾十個交易界面,壓力很大,也不利於風控。”上述百億級私募人士説。

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旦券商股票交易介面放開,將給量化私募帶來利好。珠海南山領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治平分析,這意味著量化私募系統直連券商將重新可行,有助於提升股市流動性,促進交易制度設計與國際接軌。對於量化私募尤其是高頻交易策略來説,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衝擊成本對於策略的有效性非常關鍵。

千億級增量資金可期

對其他市場參與者而言,增量資金值得期待。一位量化基金經理表示,向量化私募開放券商股票交易介面將提升二級市場交易量和活躍度,尤其是一些以中短線為主的量化基金交易頻率高,交易量大。“之前介面切斷後,他們的産品都沒法做,大量資金撤出市場。如果能重新放開,預計新增資金至少在千億元級別。”他説。另有一組數據指出,2017年量化交易日均交易額超過700億元,約佔A股交易總額的15%。

一家量化基金公司總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隨著市場成交量放大,業績有望增厚幾個點,基金規模也會放大。”

上述百億級私募負責人稱,雖然根據業內消息,首批放開的是量化私募,但券商股票交易介面不僅量化私募需要,所有希望整合交易系統的私募都有需求。因此,從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激發市場活力的角度來説,私募希望在更大範圍放開介面。

對此,招商證券分析,放開的範圍有可能是私募整體,而非僅針對量化私募。實際上,低頻量化和傳統主動私募也難以區分。此外,券商對於介面的放開應該已有充分的討論和準備,只等“發令槍”打響。

中泰證券分析,如果此次券商交易介面重新對私募開放,意味著自2015年以來券商外接系統的首次放開。從未來政策演進趨勢來看,金融開放是大勢所趨,金融創新或逐步得到推動。

期待對衝工具再添利器

“從提升量化基金活躍度的角度來看,僅有股票交易量的提升是不夠的,對衝工具也很關鍵。”北京盈創世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韓冬説。

2018年12月,中金所第三次優化股指期貨交易後,股指期貨活躍度進一步提升。一方面,成交量和持倉量整體上移,從2018年11月30日到2019年1月16日,IF、IH和IC三大合約的總成交量分別增長約50%、30%和70%;持倉量分別增長約20%、10%和30%。

此外,衝擊成本得到改善。“最近一次股指期貨交易規則優化後,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發現,程式化交易的滑點明顯下降,盤口可支援的資金量明顯放大。”資深量化投資人士馮永昌表示。

富善投資表示,股指期貨交易規則優化對市場中性策略産品有非常積極的影響。一方面,貼水有所收斂,當前IF、IH合約基本維持穩定的正基差,IC當月也時常有正基差的機會,這將明顯降低機構使用股指期貨作為對衝工具的成本。另一方面,隨著手續費下調以及成交量放大,買一和賣一價差相比之前也有較大改善,同樣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隨著股指期貨保證金的下調,當前對衝産品的期貨保證金佔用率下降,整體倉位因而有所提高,産品預期收益率進一步提升。

在運用對衝工具方面,機構還有什麼期待?富善投資表示,一是希望進一步降低股指期貨的平今倉手續費,這將進一步改善股指期貨的流動性;二是希望豐富對衝工具的種類,推出更多指數期貨或期權工具,如果能推出個股相關的對衝工具就更好了。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部分ETF期權新品種正在積極準備中,推出時間漸近。(記者 葉斯琦)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