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鄉村振興從路開始

通村路連接千家萬戶、旅遊路延伸千山萬水、産業路通往萬園千企……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農村公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從“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灰”,到如今通暢、整潔和美麗,連到家門口的通村公路,陜西農村已今非昔比。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奔小康,關鍵在交通。目前,陜西所有鄉鎮和超過99%的行政村都通上了瀝青(水泥)路,鄉鎮通班車率達100%,行政村通客車率達96%,行政村通郵率達100%,農村公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毛細血管”發達、“干支血管”通暢,區域路網日趨完善。

當人們駕車行駛在陜西的農村,會看到四通八達的路網,仿佛一條條緞帶,裝點著充滿希望的鄉村大地,撐起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新希望,三秦大地正煥發出熱潮涌動的勃勃生機。

這是一項增強群眾獲得感的民心工程

——活了鄉村 富了百姓

提起農村公路,榆林市綏德縣四十里鋪鎮王家墕村的王增福感慨頗多:“多少年來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稍微一場雨,村裏人出行的土路就會被山洪衝成溝溝洼洼。平常外出,鄉親們要麼走路,要麼騎自行車或搭乘鄰家的蹦蹦車,因為交通不便,村子幾十年沒多少變化,年輕人看不到希望都出去打工了。現在路修好了,山村也變了模樣。村前村後兩條路都可以直通綏德、米脂和子洲,村裏人掙錢的機會多了,外出打工的青年人陸續返鄉,鄉親們感覺到村裏好像重新活過來了,有了希望,多了生機!”

望著眼前向村外延伸的通村公路,王家墕村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王增福有了新的期盼,“路修好了,香瓜大棚和圈養基地也建好了,只要今年管理跟上,收入肯定能翻番。”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在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大潮中,陜西農村公路經歷滄桑巨變。

1978年前,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水準制約,全省公路總里程共38417公里,里程少,等級低,設施差,晴通雨阻,群眾出行艱難。“六五”“七五”期間,國家利用糧棉布補貼及以工代賑等,先後投資23091萬元,修建各類農村公路10120公里,橋梁26座2569延米,貧困山區人民交通閉塞的困境逐步緩解。“八五”“九五”期間,全省以縣鄉公路達標創優和重點鄉鎮晴雨通車為目標,利用國家扶貧資金,陜北能源建設資金、養路費補助資金和世界銀行貸款等多種資金,加快縣鄉公路建設。到2000年底,全省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5946公里,鄉公路總里程達到16827公里。“十五”期間,國家進一步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力度,實施縣際公路改造、縣道油路新建改造、鄉道改善提高和農村通達工程,加速農村公路建設和提升。農村公路建設累計投資約119億元,佔交通固定資産投資的18%,新建和改造公路累計達到22000公里。

“十一五”期間,在“一個龍頭,兩個重點”,即以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以全面提升幹線公路路況和加快農村公路發展為重點思路的指引下,陜西強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在西部率先提出實現全省100%鄉(鎮)通油路、100%建制村通公路、80%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的農村公路建設目標。全省5年累計投入資金340億元,實施通鄉油路、縣鄉公路2萬公里,新建通村公路6.7萬公里,實施通達工程2.3萬公里。

“十二五”期間,陜西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普通公路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農村公路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全省5年累計投入資金360億元,新改建和完善農村公路3.9萬公里,新改建橋梁5.8萬延米,實施農村公路安保工程2.5萬公里。

“十三五”以來,全省公路交通行業進一步加快革命老區、深度貧困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服務好精準脫貧攻堅戰。2016年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意見》,交通運輸系統“決勝小康社會三年行動計劃”將加快實施建制村通暢項目、通村公路完善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深度貧困村通組公路4868公里,整治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1.8萬公里,改建完善農村公路10萬公里。到2018年年底將實現100%建制村通暢,提前完成交通脫貧攻堅保底性指標。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深度貧困村集中居住30戶以上自然村對外通暢,打造“幸福小康路”;實施通村公路完善工程8500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4萬公里,橋涵配套和危橋改造工程2萬延米,全面提升農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打造“平安暢通路”;實施縣鄉公路改建工程4000公里,新建一批産業路、資源路、旅遊路,推動“交通+生態旅遊”“交通+特色産業”等交通扶貧新模式,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打造“特色致富路”。

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5.5萬公里,按行政等級分,縣道1.6萬公里、鄉道2.4萬公里、村道11.5萬公里;按技術等級分,一級公路318公里、二級公路2788公里、三級公路11218公里、四級公路125115公里、等外公路15291公里;按路面類型分,有鋪裝路面101555公里、簡易鋪裝路面16629公里、未鋪裝路面36546公里。全省農村公路共建橋梁11328座350422延米,隧道79座22356延米;全省鄉鎮通暢率達到100%,建制村通暢率達到99.9%;農村公路養護覆蓋達到100%。

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佈局合理、覆蓋鄉村的農村公路網路,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農村公路大幅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條路可以改變一個村莊,一條路能夠帶動一項産業,一條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走進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冬棗交易中心,輝煌冬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新社説:“小坡村主要以冬棗種植為主,全村年收入1億多元,是附近有名的‘億元村’。以前沒路的時候,客商都不來,村民種的冬棗賣不出去。後來路修好了,農戶與客商直接就在田間地頭交易,不僅方便了群眾,又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路通了,産業強了,村民富了。目前,大荔縣冬棗面積40萬畝,2017年全縣冬棗産量40多萬噸,産值突破50億元,從事冬棗産業當地群眾超過30萬人。

如今,進得來、行得通、走得暢,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連通了縣、鄉(鎮)、村,極大地縮短了城鄉通行時間,不僅成為方便群眾出行、帶動産業發展的幸福路,更成為一項增強群眾獲得感的民心工程。

這是一項集聚各方力量的齊心工程

——共建養管新格局 共用鄉村蝶變

驅車行駛在新修建好的農村公路——禮泉縣東興大道上,道路兩側分別設置了3.5米寬的綠化平臺,裏面整齊地種上了櫻花等景觀樹。

作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禮泉縣在咸陽市率先成立了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破解資金籌措難題,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僅2016年就投入資金5.8億元,修建縣鄉公路11條256公里,創造了禮泉縣交通發展史上年度投資規模最大、里程最長、速度最快的三個第一。“2017年新建項目共7個,總長達95.2公里。目前,全縣公路總里程1300余公里,初步形成了‘五縱六橫’公路骨架。”禮泉縣交通運輸局辦公室主任韓發家説。

“三分建,七分養。”在建好農村公路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管好、護好和運營好。“眉縣探索建立了‘村養護、鎮管理、縣考核’的養管模式。從2012年開始,在全省率先推行客運班車公交化改造工作,先後投資4500余萬元新購和改造公交車173輛,開通城鄉公交線路24條,目前實現了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交車。”眉縣副縣長舒延俊説。

道路四季暢通,風雨無阻,離不開精心養護。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陜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村公路養管經驗,唱響全國。

2006年以前我省農村公路養護主要依靠養路費切塊下達資金,每年投入不足1億元,主要用於農村公路管理機構人員及辦公經費和縣道、部分重要鄉道的日常養護,全省大部分鄉道和村道基本處於失管、失養狀態。農村公路路網佈局不合理,公路等級低、路況差、缺橋少涵,嚴重制約著我省農村經濟的發展。

對此,陜西把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作為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來抓,2006年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陜西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確立了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出臺了農村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生産作業標準、資金使用監管、檢查評定考核等規章制度,制定了《陜西省農村公路規範化管理養護工作規程》,夯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落實縣、鄉兩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人員工資及辦公經費,初步實現了農村公路有路必養、有路必管。2009年,全國農村公路建設現場會在西安召開,農村公路管理“陜西經驗”在全國提名叫響。

近年來,陜西每年投入農村公路養護資金近10億元。這對於仍屬西部地區貧困省份的陜西而言,實屬不易。2010年以來,為了進一步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夯實各級政府工作責任,陜西出臺了《陜西省公路條例》,“農村公路的特別規定”使農村公路建養管有法可依。同時,陜西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普通公路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農村公路“以縣為主、省市支援”的發展模式。省交通運輸廳緊抓農村公路發展核心問題,于2012年在全國首次提出“將農村公路建設及養護管理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建養管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的“兩個納入”要求。2012年至2014年,按照交通運輸部統一部署,陜西開展了為期3年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活動,創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示範縣18個,示範路9500公里,寶雞市公路管理處等5個單位,李群等8名個人被交通運輸部授予先進稱號。2015年,省交通運輸廳代交通運輸部起草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並以交通運輸部2015年第22號令予以印發執行。

通過7年多來的不斷努力,陜西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全省所有市、縣均實現“兩個納入”,基本建立了責任以縣級政府為主體、投入以公共財政為主體、養護以市場機制為主體、監管以交通行業為主體的全新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新格局。

眼下,農村公路不僅成為連接城鄉的快速幹道,更因沿途風景美麗,為人們出行增添了一抹亮色。眉縣交通運輸局局長薛歲林介紹説:“通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是交通的‘毛細血管’。作為交通管理部門,我們積極轉變觀念,著力提升交通出行品質,從抓一條路到抓一個村,再到一個鎮,持續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做到了村村有公園、有文化墻,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呈現出新氣象,面貌煥然一新。”

這是一項鋪就強省富民幸福路的扶心工程

——連通鄉村“振興路” 托起貧困地區致富夢

寬闊整潔的通村公路、互聯互通的組級公路、整齊的陜南特色居民、嫩綠舒展的成片桑園、碧葉連天的荷塘……村子雖小,但卻景美如畫,這是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五愛村留給筆者的第一印象。

五愛村轄15個村民小組,833戶、2800人,是一個傳統農業村。池河鎮搶抓建設機遇,先後通過整合交通、移民、扶貧資金1700余萬元,建成了通村公路14.2公里,組級路(産業路)10.1公里,連戶路5公里,跨池河橋梁2座。2016年,五愛村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池河鎮通過項目整合又先後啟動了濱河北路、濱河南路、池河東堤等道路硬化工程和景觀橋、攔河壩的建設,共計投資約6000余萬元。如今,五愛村通村公路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大道”。

從2014年到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四年三次對“四好農村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交通運輸部《關於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意見》要求,陜西出臺了《關於“十三五”持續加快全省公路建設推進交通脫貧攻堅的意見》,省交通運輸廳、財政廳、人社廳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指導意見》等配套政策。2018年,陜西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意見》,全省交通運輸系統以保障脫貧、服務“三農”、振興鄉村的角度,積極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樹立農村公路工作標桿,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建設方面,以集中連片特困區、革命老區、國貧縣和六盤山區等貧困地區為主戰場,以建設“幸福小康路”“平安暢通路”“特色致富路”為著力點,累計投入農村公路建養資金520億元,新改建及完善農村公路58000公里,實施橋涵配套和危橋改造工程64000延米,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在養護方面,建立健全了“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工作機制,做到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人員、資金“三落實”,制度、檢查、考核“三到位”。積極推行縣鄉路幹線化養護,完善“村負責、鄉管理、縣考核、市檢查、省督查”的通村公路管理模式,建立季節性集中養護與日常養護相結合的通村公路養護新機制,實現通村公路養管常態化、規範化。

在管理方面,全面落實縣(區)政府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縣(區)政府在農村公路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健全和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體系,全省12個地市均建立了農村公路管理處,涉農的104個縣區均成立了農村公路管理站(局),100%的鄉鎮建立農村公路管理機構,100%的縣(區)建立了農村公路品質監督機構或品質監督小組。

在運營方面,以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車為目標,落實各級地方政府財政補貼政策,加大客運站點建設,積極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全省累計投放通村客車1.1萬輛,全省鄉鎮通班車率達100%,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6%以上。道路運輸在綜合運輸中佔據了主體地位,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全省共創建15個“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其中大荔、禮泉、合陽、眉縣和寶塔區被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榮譽稱號。

“四好農村路”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三秦大地上農民群眾的心聲表露:建設農村公路,是增強群眾獲得感的民心工程,是聚集各方力量的齊心工程,更是強省富民的扶心工程。

“目前,我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5.5萬公里,惠及2000萬百姓,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陜西省公路局局長萬振江説,“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交通運輸部有關要求,落實縣級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基本建成結構科學合理的農村公路網;基本形成責任清晰的組織保障體系,政府主導的績效考核體系,穩定可靠的資金保障體系,因地制宜的技術指導體系;基本形成城鄉統籌、客貨並舉、運郵結合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路。”

行走在全省各地四通八達、風景如畫的“四好農村路”上,陜西人鄉村振興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現代農村的美麗家園也更加令人嚮往。

來源:陜西傳媒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鄉村振興從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