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共用改革成果

1997年5月,陜西省慈善協會啟動“北水”工程,截至2010年,已在陜北建“慈安水窖”5748口,打井100眼,建人飲站17處,解決了部分群眾飲水困難的問題。圖為陜北靖邊縣建好的水窖。 張毓秀攝

1999年胡國慶拍攝的一張《24歲的小學生》成為當年引起熱議的照片。陜西勉縣漆樹壩鄉將家溝村24歲的佘世軍,在外開了一家小企業,經營了6年。但是因為沒有文化,總是賠錢。他的經歷讓他清楚地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最終他回到村裏和一年級的同學一起開始學習。

1993年,西安市安居巷市民排隊接水,大家渴望黑河之水早日到來。 趙康攝

1998年10月29日下午4時5分,已建設了10個年頭的西安黑河水利樞紐工程截流成功。此工程的修建使300多萬古城城區市民徹底告別水荒。 記者 楊小兵攝

改革帶給社會巨大的進步,這其中也包括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成為社會共識。

為了實現學有所教,1995年3月18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這是中國教育立法的重要成就。2008年秋季學期,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這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下灣村是楊淩示範區五泉鎮茂陵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全村共有108戶520多人,是五泉鎮唯一一個深溝偏僻村。改革開放前,村民住著土窯土房,交通不便,封閉落後,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迅速,2017年每人平均純收入1.45萬元,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圖)20世紀90年代,楊淩示範區五泉鎮下灣村。 賀武利攝 (下圖)2018年,楊淩示範區五泉鎮下灣村。 楊藝園攝

勉縣漆樹壩鄉將家溝村24歲的佘世軍在外開了一家小企業,經營了6年。因為沒文化,企業虧損嚴重,1999年9月1日,他乾脆回到村裏和一年級同學一起上學。 胡國慶攝

為了實現勞有所得,黨的十四大首次提出在分配製度上要兼顧效率與公平。1994年7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專門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基本法律。

太白縣不斷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實現了規範化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全面覆蓋。 記者 劉強攝

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使農民工笑逐顏開。 記者 巨躍先攝

20世紀90年代末期,住房制度改革推動商品房市場化。圖為市民選房的情景。 記者 袁景智攝

為了實現病有所醫,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這標誌著中國的全民醫保時代即將來臨。

2003年5月7日,對於身處古城西安,與非典生死相搏了數天的紐西蘭籍英國人戴維而言,註定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他在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下康復。 記者 戴吉坤攝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八級大地震波及西安,14時31分西安童唱幼兒教育中心園長趙立,帶頭緊急將30多名正在午睡的孩子撤離到室外。 李傑攝

為了實現老有所養,1997年7月,《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頒布。這個文件的頒布,標誌著中國以“統賬結合”模式為特徵的養老保險制度形成,具有歷史性意義。

5年後她與兩個孩子在幼兒園門前的合影。 李傑攝

2016年11月8日,地鐵三號線開通,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褚向群攝

為了實現老有所養,1997年7月,《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頒布。這個文件的頒布,標誌著中國以“統賬結合”模式為特徵的養老保險制度形成,具有歷史性意義。

穿越崇山峻嶺的西康鐵路是國家重點工程。 尤書印攝

為了實現老有所養,1997年7月,《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頒布。這個文件的頒布,標誌著中國以“統賬結合”模式為特徵的養老保險制度形成,具有歷史性意義。

2007年9月30日,西漢高速建成通車。圖為柳樹溝大橋。 陳東攝

為了實現住有所居,1998年7月3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發佈,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終結和新的住房制度改革的開始,正式開啟了以“取消福利分房,實現居民住宅貨幣化、私有化”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從此,中國真正進入了商品房時代。

2011年,西安世博園。 白文遠攝

改革成果惠及祖國的每個山村。寶雞岐山縣岐星村,過去被流傳為:房子破,屋裏黑;街道窄,垃圾飛;一隻雞、一個蛋,一串辣子一瓣蒜,做個買賣講“路線”的村子。1994年,該村辦起企業31個,工農業總産值超過1億元,98%的人家住上了小樓房,適齡少年兒童享受九年義務教育。2000年,陜西省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5124元,比“八五”末即1995年增加1814元,增長54.8%;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1470元,增加507元。(沙莎)

來源: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張園

(原標題:我們共同見證·慶祝改革開放40年共用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