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陜西榆林:由“舊城時代”走向“高新時代”

“高樓林立,商鋪雲集,綠茵環繞,山水相映,處處呈現出錯落有致的美妙景觀,特別是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更讓人覺得分外心曠神怡。”這是外地遊客對陜西榆林市城區的直觀印象。

“城市建設力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會發現馬路寬了,環境美了,基礎更完善了,可以説這裡每天都在發生新變化。”這是市民對榆林變化的共同感受。

改革開放40年,是榆林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40年。到2017年末,榆林市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78.4平方公里,人口50多萬,在2016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榆林位居第29位。40年的蛻蛹化蝶,城市發展中每一個節點的細微變化,無不印記著全市人民逐夢前行的鏗鏘足音。

在相繼將國家衛生城市、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等光環攬入懷抱之後,榆林市城市創建又向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宜居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國字號”榮譽挺進。榆林,敞開大胸懷,迎接新時代,正昂首闊步在建設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的陽光大道上。

規劃引領——大手筆謀劃現代之城

在北大街土生土長的姬海清老人,今年已經76歲。在他的記憶中,40年前的榆林城並不大,只有兩條街,一條是從南城門到北城門間用青磚鋪就的街道,也是榆林城最繁華的街道,俗稱“大街”,另一條街道與大街平行,俗稱“二街”。殊不知,現在主城區道路四通八達,總長度達到1193.35公里。

規劃是城市的藍圖,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圖。40年來,逐夢現代化大城市,一代又一代榆林人接力奮鬥。榆林市注重用發展的戰略眼光來定位城市建設,堅持依法治市、規劃立市,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加快城市建設,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發展由“舊城時代”走向“高新時代”。

建設未動,規劃先行。早在1981年,榆林縣政府為了保護古城,啟動了第一版城市總體規劃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于1984年完成編制。按照規劃,至1995年末,榆林城市人口規模達到1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達到10.5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佈局呈組團式形態,分別為老城區和南郊、東沙、西沙三個片區。在總規劃的指導下,榆林老城于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建設沒有休止符。在2000年撤地設市之際,榆林市又啟動了第三版城市總體規劃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修編工作,確定了“兩軸雙心五組團”的帶狀組團式空間格局,並首次將城市用地範圍擴大到神延鐵路以西即西南新區,通過發展多點商業圈,發揮中心城市更強的輻射和帶動功能。

近年來,榆林市在現行第四版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組織編制完成了《常樂路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文化南路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37個詳細規劃以及《榆林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榆林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等15個專項規劃,形成了由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組成的城鄉規劃體系,現已基本實現市區控規全覆蓋,確保城市規劃有據可循、有規可依。

內外皆修——大建設構築魅力之城

深秋時節,走進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筆直延伸的柏油馬路、韻味十足的休閒廣場……在草木、鮮花的簇擁下,顯得恰到好處。除此之外,新聞大廈、科技館、檔案館等一批標誌性的建築引發市民對城建發展的強烈共鳴。在十幾年的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高新區可謂實現了“高”“新”的協同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新能源為主導的特色能化産業體系。

高新區的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只是榆林市擴展城市版圖的一幅剪影。40年辛勤耕耘,40年風雨同濟。榆林市城市建設的腳步越發加快,期間榆林市對古城區推進以榆林老街、明清四合院和古城墻為標誌的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體現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對舊城區以平房片區(棚戶區)、城中村為重點進行改造,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建設檔次,提升城市品位。對空港生態區和東沙新區按照“新區帶動、板塊推進、拉大框架、組團發展、提升品位”的總體思路進行建設,成為實現城市功能升級和形象提升的“加速器”。

40年來,榆林市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市區建成區面積位居全省第四。其中,建成了榆溪河生態長廊、東沙生態公園、沙河公園等一大批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8%,綠地率達到30.69%,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09平方米。榆林先後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稱號,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園林城市驗收。此外,延榆高鐵啟動建設,機場擴建正在進行,為方便、快捷地與周邊城市的交流創造了條件。

精細管理——大提升打造品質之城

一座城市的品質保證,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在40年的城市管護過程中,榆林市以創建為載體,先後實施“碧水工程”“寧靜工程”“節能減排工程”等八大工程,打造宜居美麗城市。同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從細從小改善城市面貌,建設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家園。

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榆林市委市政府對中心城區建設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支援。工作重點上,把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從多年來形成的“兩基地、一中心”,戰略性地調整為“一中心、兩基地”。發展思路上,提出“新區帶動、板塊推進、拉大框架、組團發展、提升品位”。工作目標上,提出從2012年開始,“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把道路橋梁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實施了一批打通“斷頭路”,建設快速環道,完善主、次幹道和城市支路路網體系項目,共完成投資109余億元。經過15年的建設,到2015年底,建成區面積達到63.6平方公里左右,人口50多萬,城市框架擴大了三倍多,榆林也跨入了中等城市行列。

近年來,榆林市以打造 “大水、大綠、大景觀、大生態、大文化”的城市園林格局為總目標,通過持續打造城市公園體系、深入開展城市河流治理、加快棚戶區和古城改造等精品工程,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味、培育城市活力。期間,園林綠化完成投資8.2億元,增加城市綠地面積399.37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榆林市還積極創新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路徑,以“生態”“宜居”為目標,創新規劃理念,深入挖掘文化、生態特色,結合高鐵站等項目建設打造科創新城,打造經濟轉型、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樣板,形成榆林新名片。還啟動了榆林建築史上規模最大、品位最高的標誌性工程——“四館兩中心”,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城市魅力的“城市會客廳”和“城市金名片”。(張三林 張婧)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張園

(原標題:陜西榆林:由“舊城時代”走向“高新時代”)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