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

北京實施積分落戶政策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宋揚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副教授

2018年4月11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保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北京市積分落戶操作管理細則(試行)》正式發佈。這標誌著積分落戶政策在北京將首次落地,一定數量的北京常住人口將通過積分方式獲得北京戶口。筆者認為,儘管北京已經確立了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的規劃目標,積分落戶政策在短期內不會明顯降低落戶北京的難度,但是這一改革同樣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首先,北京市的積分落戶改革是一項增量改革,為普通勞動者開闢了落戶北京的一個通道。也就是説,積分落戶是一條新增的落戶渠道,主要面向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與其他現行落戶渠道並行實施,如高校應屆畢業生引進、人才引進、親屬投靠和工作調動等。事實上,原來的幾種落戶方式主要針對特定人群,多數的勞動者並不符合條件。

其次,從積分落戶的指標設定來看,此次改革更傾向普通勞動者。北京市的積分落戶政策主要由4項資格條件和9項積分指標組成。4項條件包括持有本市居住證、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年及以上、無刑事犯罪記錄。9項指標包括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教育背景指標、職住區域指標、創新創業指標、納稅指標、年齡指標、榮譽表彰指標和守法記錄指標。

顯然,指標設定上對於長期工作居住在北京的勞動者非常有利。合法穩定就業指標就是根據依法連續繳納社會保險的年限來計分的,每連續繳納社保滿1年可以積3分。這與之前以人才引進為落戶條件有明顯不同,之前更強調特定領域的稀缺人才,本次積分落戶則更強調讓常住在北京的普通勞動者看到落戶希望。

事實上,北京市的積分落戶政策正是按照國家本輪戶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理念推出的。2014年7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標誌著本輪中央關於戶籍改革頂層設計的正式開啟。三年多來,中央出臺一系列重大戶改政策,戶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框架基本構建完成。其中,2016年國務院先後下發《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兩個重要戶改文件。

文件要求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不得採取積分落戶方式。大城市落戶條件中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年限要求不得超過5年,中等城市不得超過3年。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落戶政策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依據,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落戶問題。因此,北京市的積分落戶政策正是依據上述文件頒布實施的。

最後,北京市的積分落戶政策與此前實施的居住證政策一起搭建起了北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通道。戶籍改革的終極目標是讓流動人口享有和本地居民完全相同的公共服務。以北京為例,在現有的資源限制下,這個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就實施了居住證制度。居住證制度是城市公共服務的載體,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第一段通道。目前,所有領取居住證的北京市常住人口都可以享受北京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比如證照辦理服務、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等。以居住證為依託,積分落戶政策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終極通道。在居住證的基礎上,如果積分達到指定分值,就可以獲得北京戶口,獲得與本地居民完全相同的公共服務。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在北京水資源和城市承載能力有限的條件下,短期內積分落戶政策惠及的人群可能相對有限,積分落戶的分值可能相對較高。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據可供水資源量和每人平均水資源量,確定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的原則,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準。因此,我們不應該簡單的認為積分落戶政策可以在短期內使所有符合“4項資格條件”的勞動者落戶北京。

但是,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積分落戶政策的積極意義。如上所述,北京市在出臺積分落戶政策以前,普通勞動者看不到變為北京市民的機會和希望。但是,積分落戶政策給了普通技能水準的流動人口獲得北京戶口的機會,構造了一種社會階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積分落戶政策既促進了社會公平,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又會提高經濟效率,激勵普通勞動者持之以恒,努力工作,實現自身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雙豐收。(責任編輯 毅鷗)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張園

(原標題:北京實施積分落戶政策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