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西鹹新區交出美麗答卷:打造6大千億産業集群 發揮文化産業優勢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建設,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交出了首張成績單,這是一張蘊含著陜西智慧的美麗答卷,向世人徐徐展開。

10月13日,西安舉辦首屆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鹹)國際論壇,國內外逾500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蒞臨論壇,為西鹹新區的發展建言獻策。與會專家認為,西鹹新區近年持續推進産業發展、生態文明發展,新區面貌已煥然一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正在成為大西安的新中心。

首提“創新城市發展方式”

西鹹新區是國務院設立的第7個國家級新區,也是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處在陜西省西安市和咸陽市兩市建城區之間,規劃面積882平方公里,下設空港、灃東、秦漢、灃西和涇河5個新城。

“當初我們開始研究的時候,是有很多不同意見的,在八百里秦川要建一個新區,怎麼建?是建新城,圍繞新城攤大餅,還是建若干個城市副中心,形成城市組團?是保留廣大農村變成田園城市,還是都建成城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理事會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介紹説,在這種情況下,西鹹新區採取了創新城市發展理念,在城市形態、産業形態、要素集合方式、管理模式、歷史文化保護方式等各方面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獨特道路。

西鹹新區杜絕“攤大餅”,堅持以生態紅線、水資源底線框定開發建設邊界。在西鹹新區在8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依然保留曾經的272平方公里建築用地和剩餘的農業及生態用地,變成了一座城鄉相間、動靜相宜、城中有村、村有中城的現代新型田園城市。

西鹹新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圖片由西鹹新區提供)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表示,西鹹新區做了一個很好的規劃,提出創新城市發展方式,這幾年各地都在講各方面的創新,“創新城市發展方式”這個提法還不多,“雖然不多,但是很重要,所以尤為可貴。下一步應從體制機制方面,在城鄉要素市場,在土地、人員、資金要素雙向流動等方面往前走一步,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樊綱看來,西鹹新區的發展有後發優勢,一方面要學習先進城市的發展經驗,另一方面也能夠吸取經驗教訓,減少試錯成本,使新區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根據《西鹹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行動計劃(2018—2020年)》,西鹹新區把創新發展擺在首位,堅持高點站位、先行先試、生態優先的原則,重點實施“十大創新行動”,囊括了41項具體措施。目前已在分步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古都文化與現代風貌交相輝映

“西鹹新區作為古代中國文明文化曾經最集中、最核心、最有代表性、最先進的區域,留下了無數的歷史遺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們先要做好保護,然後再弘揚傳承和利用,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間發揮作用。”復旦大學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在會上表示。

西安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如何保護好厚重的周秦漢唐文明,平衡開發與傳承的關係?在這方面,西鹹新區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産業優勢,選擇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傳承。

據陳文玲介紹,西鹹新區所承載的大西安的文化底蘊沒有消失,新區10000多座名人陵墓沒有改動,而是由綠化作為保護帶,讓地下文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西鹹創造了一種歷史文化延續和保護的新方式,這些陵墓群保護是綠色的、安詳的,和喧鬧的城市隔離開的。”陳文玲説,“這種方式非常震撼,也是一種創造。”

同時,西鹹還創造了新的水系景觀。歷史上八水繞長安有三水在西鹹,包括渭河、涇河、灃河,現在這三條河流都得到了修復,同時還修復了部分當年漢武帝訓練水軍的昆明池。

按照規劃,新區最終將建設大小水系45條和湖泊、濕地23處,達到6%的城市水面率。“昆明池現在修1/7就已經很壯觀,修復完45條水系,再現昆明池,再現八水繞長安,將更為壯觀。”陳文玲説。

西鹹新區“詩經裏”特色小鎮。(圖片由西鹹新區提供)

綠色生態已經成為西鹹新區一張靚麗名片。(圖片由西鹹新區提供)

放眼西鹹,目前已滿是綠色,在綠色之上,西鹹又創造出低碳、節能、迴圈型的城市發展方式。一方面,結合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全域推廣海綿城市技術。另一方面,圍繞建設“無煤城市”,在國內首個大面積推廣中深層地熱能無干擾清潔供熱技術,已建成供熱面積200萬平米,每個採暖季可替代標準煤3.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6萬噸。

“不用煤,不用氣,不用電,在西北中部如果能推廣這樣的技術,將節省非常多的能源。”陳文玲説。

按照空間佈局,西鹹新區將綜合利用地上與地下,打造一條與西安古都文化傳承軸交相輝映、體現現代風貌的創新發展軸。目前,新區已完成核心區域設計,地下三層空間綜合利用開發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中央商務區已建成面積104萬平方米。

打造6大千億級産業集群

長期以來,西安科教資源豐富,本科學校數量僅次於北京和武漢,科研機構雲集,科研人員密度居全國之首,各類科研開發機構達3000多個。陜西軍工領域科研實力強勁,西安國防科技資源綜合評價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

在多方面比較優勢下,西鹹新區把産業作為新區發展的“魂”,推進新經濟發展,明確提出了打造6大千億級産業集群。在製造業方面,形成以新能源汽車、智慧電力製造、無人機、新材料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資訊産業方面,發展以雲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主導的電子資訊産業,加上臨空經濟、科技研發、文化旅遊、總部經濟等,形成産城融合、産城一體的發展格局。

“並不是所有地區都適應最前沿的産業和技術,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獨特的資源稟賦、人力資源、金融體系,在這些要素支援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産業,完成産業集聚。”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指出。

科技部全國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理事長,科技部辦公廳原巡視員、調研室主任胥和平表示,西鹹新區創新發展應有大尺度謀劃,既要前瞻性的把握産業變革的大趨勢,也要著力進行引領式發展,在目前具備很好産業資源基礎的情況下,建立開放型的産業密集區。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作為硬科技概念的發源地,目前西安正在大力發展“硬科技八路軍”,即八個當前最核心的硬科技——人工智慧、航空航太、光電晶片、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資訊技術、生物醫藥。西安成立了國內首個專注硬科技領域的孵化平臺,已投資孵化190余家高科技企業。

“新區的發展強調産業支撐很重要,如果沒有好的産業支撐,城市發展就不可持續,城市建的很漂亮,一段時間看起來很有號召力,時間長了就成了睡城。”劉世錦表示,在産業選擇上,他同樣認為西安應該辦一件事,就是發展科技。

西鹹新區“硬科技”小鎮俯視圖。(圖片由西鹹新區提供)

陳文玲表示,面向未來,西鹹新區産業選擇要重視“三軟三硬”。“三軟”即注重軟資源、軟環境、軟競爭力,“三硬”即重視硬科技、硬體和硬實力。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有若干個大城市圈,各個地方都在探索,其中既有競爭,又有機會。“西鹹在這方面想得比較早,動的比較早,很有希望,也有能動性,希望能在這方面探索出一些符合西安地區城市發展的路徑。”劉世錦説。(記者 李方)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西鹹新區交出美麗答卷:打造6大千億産業集群 發揮文化産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