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政策有後手 減稅值得期待
近期,宏觀調控政策明顯向穩增長傾斜。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減稅政策值得期待,年內料出臺企業增值稅率進一步下調政策,社保費率、企業所得稅等也存在下調空間。
專家建議研究降低社保費率
多位專家認為,研究出臺政策降低社保費率、企業所得稅稅率、增值稅稅率,有助於企業穩定預期。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表示,減稅降費不僅要“真金白銀”地降,最主要的是要發揮穩預期作用,即穩定企業和居民消費預期。針對當前宏觀經濟穩中有變的基本態勢和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中長期轉型,優化減稅政策出臺方式,最好是有所有政策出臺。
社科院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主任馮明認為,應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指導,推進結構性減稅為企業降成本。出臺整體性、所有減稅方案,要以明確、一以貫之的政策目標為指導,體現堅定的政策意圖才能發揮好穩預期作用。
至於具體調整的稅種,馮明建議,可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稅率。年內增值稅16%和10%的兩檔稅率可再下調1至2個百分點。未來還可以考慮調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由此導致的減收可以通過提高利潤率較高的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進行部分彌補。
在張斌看來,當前比較迫切的應當是抓緊研究降低社保費率政策。調整社保費率的考慮因素包括,一是下調幅度應當與原來由於徵管因素導致增收的部分相匹配;二是抓緊時間推進全國統籌,設立全國統一的資金池,至少基本養老進行全國統籌,改善整體財政收支,減少補貼;三是考慮到未來養老支出的壓力,可以劃轉國資給社保來補缺口,而不是單純依靠收費。此外,應對人口老齡化,長期財政支出壓力較大,應當注意解決短期和中長期矛盾。
減稅政策仍有後手
今年以來,降準、促消費、科研費用抵扣、降低進口關稅等措施陸續出臺,宏觀政策持續發力。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積極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正在研究出臺更大規模減稅、更加明顯降費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1.3萬億元,較年初的1.1萬億元擴大2000億元。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周海晨表示,6月以來增值稅三檔變兩檔減稅效果已開始顯現,國內增值稅當月稅收收入從今年前5個月的雙位數增長放緩至6-8月的個位數增長,其中8月增值稅同比僅增2%,創過去1年來新低。
日前,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科技部聯合發出《關於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退稅進度的措施。從11月1日起將現行貨物出口退稅率為15%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
國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熊園預計,最快10月進一步減稅政策可能出臺,增值稅可能從三檔並至兩檔,將16%、10%合併成12%的概率最高。暫時保持三檔稅級,將16%檔下調1-3個百分點的可能性次之。按照前者,減稅規模將達3400億元;按照後者,預計減稅超過5000億元。
財政政策發力穩基建促消費
“短期內要實現穩增長效應,還是要通過固定資産投資來實現,重點是基建投資,無論是財政政策資金的加速到位,還是央行降準之後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把這部分流動性更多導入實體經濟。”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
年內在現有框架內,積極財政政策將加大力度、加快節奏,並且更多需要與貨幣政策相配合。比如最近幾個月,財政政策要求地方債加快發行,因為購買地方債的是金融機構,對其流動性有一部分佔用,此時央行降準可以解決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問題,使其在增加購買地方債的同時,依然有較為充裕的資金。
在財政政策支援基建方面,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一是加快財政資金撥付,加快審批項目速度、精簡程式等;二是融資方面,加快地方政府融資速度,包括加快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債之後地方政府有了一定財力,就可以推動項目落地。
連平認為,從許多相關數據以及有些領域來看,基建投資仍然存在空間。從具體領域來看,城市軌道交通、城市群之間的軌道交通都有改善空間,很多城市內部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地下管廊、排水設施等,如果以較高標準來衡量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今年基建增速較慢,未來要逐漸排除制約基建增長的不利因素,推動基建保持合理平穩增長。
此外,連平補充,四季度的政策目標還有推動消費。現在已經出臺相關舉措,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一系列引導舉措,結合減稅降費、個稅調整,形成綜合性效應推動消費增長。
在促進消費方面,馮明認為,要通過增加供給等方式穩定住房價格,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的保障水準和服務品質,減少居民“不敢消費”的現象。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園
(原標題:穩增長政策有後手 減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