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年 陜西國際文化旅遊中心建設成效顯著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以來,陜西省利用“絲綢之路起點”等區位優勢,抓住機遇積極實踐,在文化、旅遊、國際合作、文物考古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記者從陜西“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主題系列發佈會上獲悉,“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以來,陜西省利用“絲綢之路起點”等區位優勢,抓住機遇積極實踐,在文化、旅遊、國際合作、文物考古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顧勁松介紹,五年來,陜西省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對外文化交流。一是著力搭建“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平臺,辦好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經過五年的努力,如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已經成為有關“一帶一路”的國家級藝術盛會,參與國家從30個增加至118個,規模效應不斷擴大,品牌效應日益提升,國際美譽度不斷彰顯。

二是著力構建“一帶一路”人文合作機制,推出“今日絲綢之路美術創作工程”和“從長安到羅馬文化交流展演工程”,一批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的文藝精品不斷呈現。

三是著力強化“部省合作”模式,精心打造“國風˙秦韻”對外文化交流品牌,先後在澳大利亞、丹麥、新加坡、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了一系列“國風˙秦韻——陜西傳統文化周”活動。 

新增26對友好城市

據陜西省外事辦副巡視員李安軍介紹,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陜西作為元首的家鄉,越來越受到各國政要的關注。5年來,柬埔寨國王、幾內亞總統、法國總統、中非總統等18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相繼訪陜,外國使節、媒體、政黨、企業家代表團紛至遝來,其中大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非洲國家。他們來訪的焦點逐漸從兵馬俑等傳統人文景點向陜西自貿區、楊淩示範區、西安港務區及革命聖地延安,梁家河等地延伸。

五年來,陜西省抓住國家雙向開放的機遇,重點發展中亞、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地區的友好關係,友城全球佈局得到進一步提升。五年以來,陜西省新增26對友好城市,其中與“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23對友好城市,實現了中亞五國友城全覆蓋。截止目前,陜西省已與36個國家89個城市締結了友城關係,位居西北五省第一。還與25個國家41個城市簽訂了友好關係意向書。

外國在陜機構建設方面,繼泰國、南韓在陜設領之後,柬埔寨、馬來西亞相繼在陜設立總領事館,並派駐領事官員。英國、加拿大、奧地利、柬埔寨、尼日利亞、西班牙等6個國家在陜西設立商務中心或代表處。德國、法國、英國、南非等21個國家在陜設立簽證中心。

赴“一帶一路”國家舉辦24個文物展

“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以來,陜西在文物外展及考古合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據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介紹,五年來,陜西省組織赴11個“一帶一路”國家和港澳臺地區舉辦展覽24個(其中協辦展覽5個),引進展覽21個,共舉辦處境展覽45個。陜西省文物系統先後與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合作,共同發掘拉巴特一號墓、拉哈特古城遺址、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和塔斯河流域10座古城進行調查,對“絲路”沿線的碎葉城、巴拉沙袞成和新城遺址進行了調查。2018年,省考古研究院在該國吉紅河古城西側發掘一處佛寺遺址,首次對整個紅河古城遺址進行精確測繪並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在該國的相關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

 旅遊業進入黃金髮展期

據陜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巡視員孟寶民介紹,陜西省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以來,陜西旅遊業進入黃金髮展期,各項主要指標實現量質躍升。2013年至2015年,全省累計接待境內外遊客19.7億人次,旅遊總收入16289.22元。陜西省聯繫五年出臺《“一帶一路”建設年度行動計劃》,聯合北京、上海舉辦了中國入境旅遊全球發佈會,啟動了陜西(西安)國家旅遊樞紐全球建言。依託古絲綢之路起點優勢,先後舉辦“美麗中國——2015絲綢之路旅遊年”啟動儀式、絲綢之路旅遊部長會議、“邁向新世界的陜西”旅遊推介會等活動。

陜西省旅遊部門緊抓品牌推廣,深耕國家旅遊市場,不斷擴大陜西“絲綢之路起點、兵馬俑故鄉”等標識性品牌的影響力。借助“中美旅遊年”“中澳旅遊年”“中加旅遊年”等旅遊外交、國際展會等活動開展旅遊宣傳行銷。5年來累計在29個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據陜西旅遊重大推進過度80余次,每年邀請和接待境外旅行商和媒體10多批次,深度體驗陜西旅遊産品和服務。

在環境優化方面,推動建立了4個國家在西安設立領事館,西安咸陽機場開通國際航線58條,通達國家24個,其中“一帶一路”國家13個、城市23個。(鄧林菲)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