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明德:踐行“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倡議 推進實踐教育創新發展勢在必行
摘要:2018年9月20日,2018未來教育論壇暨“一帶一路”沿線實踐教育主題峰會在陜西省西安市開幕。
2018年9月20日,2018未來教育論壇暨“一帶一路”沿線實踐教育主題峰會在陜西省西安市開幕。本次峰會由實踐教育專業機構世紀明德舉辦,全國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中小學校長、中小學老師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考察交流團成員悉數參會。本次峰會為期兩天,將圍繞“關注新時代教育改革,探索未來教育新生態”、“推進社會實踐教育,助力學校實踐教育”、“發展未來營地教育,提升實踐教育內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四個核心議題展開。
會上,當代教育名家馮恩洪、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研究員付宜紅、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彬、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曉燕、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綜合室主任陶禮光、北京第二外語學院附屬中學校長付曉潔、國際營地學會ICDC顧問培訓師葉恒凱(Dr. Hank Yap)、世紀明德聯合創始人、中國營地教育聯盟理事長王學輝、世紀明德聯合創始人、明德未來國際營地董事長王京凱及陜西、甘肅、貴州“一帶一路”教育代表團代表受邀參會並分別進行了相關主題報告,對在新時代教育改革大環境下未來教育的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峰會現場
國家高度重視“一帶一路”沿線實踐教育:在實踐中培養全面發展人才
2016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文件中明確指出:“推進‘一帶一路’,為推動區域教育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機。要與沿線各國攜手,聚力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躍的教育合作態勢,促進區域教育發展,全面支撐共建‘一帶一路’,全面提升區域教育影響力。”
“在習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實踐指導下,本屆峰會將聚焦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特徵和新趨勢,探索教育發展的新路徑,積極構建實踐教育創新共同體,為立德樹人整合更多創新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結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世紀明德品牌/教育版塊負責人蔡美玉表示。
世紀明德品牌/教育版塊負責人 蔡美玉主持峰會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新時代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社會也更加需要全面發展、德才兼備的人才。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研究員付宜紅表示:“教書、育人不是割裂的,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育人的意識,關注人的發展,而不是只專注于某一學科的教學。”
在教育教學中,校內教育是育人的重要一環,立德樹人需要教學品質的支撐。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彬表示:“教學不等同於教學品質,教學是量化,而教學品質則著眼于教學層次上的質的變化。要把學生的特長培養至專長、至專業、至職業、至事業。”
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 周彬發表主題演講
教育改革背景下新生態的探索:研學旅行為實踐教育注入鮮活力量
“在今天,教育格局正在發生巨變,並非只有在校內和書本上進行的學習才是學習。”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曉燕在演講中表示。
從書本教育到區域實踐性教育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轉變,國家對此高度重視。自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等文件頒布以來,在實踐中培養人才、在實踐中改革教育、在實踐中促進教育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課題。
“研學旅行讓學生的身份發生了質的變化。”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綜合室主任陶禮光表示,“學生由課堂裏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了小科學家、小工程師、小設計師,學生成為了真正的社會實踐者和工作者。”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綜合室主任 陶禮光發表主題演講
“作為實踐教育的重要有效形式,研學旅行的根本在於‘立德樹人’,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周彬説,“在研學旅行中,學生們可以親身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獲取到來自社會最真實的直觀感悟。”
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以培養學生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為基本目標,這給正處在教育行業“風口”的研學旅行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
未來教育發展的國際化視野:中國特色營地産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國家政策為未來教育打開國際化視野帶來了巨大機遇。而如何在更好地學習國際化優秀教育模式的同時保持中國特色,如何因地制宜為社會育人,則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形成以營地為樞紐、以基地為站點的實踐教育網路,是未來中國實踐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王曉燕説。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 王曉燕發表主題演講
2017年末,教育部辦公廳公佈了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標誌著中國特色營地,此次通知中的基地、營地正是在國家有關基地主管部門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基礎上,經專家評議,營地實地核查及綜合評定最終確定的。這標誌著國家對研學營地的重視,中國特色營地的發展也展開了新的篇章。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世紀明德的‘最好的課堂在路上’不止是一句口號,更要落實到實踐中去。”世紀明德品牌/教育版塊負責人蔡美玉説,“因此,如何讓校內教育和營地實踐教育更好地融合,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在很早之前,明德的著力點就已經放在實踐教育課程的深度研發佈局上。我們將實踐教育課程與學科核心素養相關聯,會涉及到課程資源、智庫、導師項目等方面。”蔡美玉説。
會議現場
明德未來自成立以來,在營地設計、營地開發、營地運營方面佈局發力。據了解,大荔未來國際營地項目位於一帶一路沿線陜西大荔,項目規劃建設一心六區(營地服務中心、科技體驗主題區、人文興趣主題區、特色宿營主題區、森林拓展主題區、沙地運動主題區、生態保護主體區),總投資5億元,佔地3200余畝,于2017年開工建設,2019年建成運營。項目建成後,年服務峰值人數將最高達300萬人次,同時可為當地解決2000多人的就業問題。
“營地是什麼?在中國做營地,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國情、政治環境、政策、經濟發展情況以及中國家長對這個事情的認知等全面規劃。” 世紀明德聯合創始人、明德未來國際營地董事長王京凱表示,“首先它不是一個學校,不是一個景區,而是一個微縮的社會,是一個安全的且可以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和實施校外素質教育課程的空間載體,是少年過渡到青年,走向社會的緩衝區,是人生角色轉換的練習場。”
“營地教育除了教育部等11部委發文之外,更是80後年輕家長消費觀、教育觀的剛性需求,是追求品質的消費升級。世紀明德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研學,夏冬令營,營地教育等相對完整的實踐教育業務鏈條。”王京凱表示。
作為中國營地産業的從業者、實踐者和開拓者,世紀明德聯合創始人、中國營地教育聯盟理事長王學輝也對中國營地的未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説:“我們依照中國研學營地教育行業每年年30%-50%的增長速度來看,經過3——5年的發展,其整體市場規模將破千億。這樣大的體量,預示著更大的責任和更廣闊的未來。”(趙晉靜)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