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王曉輝:鳩摩羅什的翻譯智慧對主流媒體講好中國故事啟迪深刻

摘要:從長安到龜茲,從大師圓寂之地出發,沿絲路項鍊上的顆顆珍珠溯源而上,最終到達大師出生之地。這是緬懷、學習一代大師的路途,也是重讀經典、尋找初心的歷程。

絲綢之路,跨越兩千年時空,橫跨歐亞非數十國,是一條不同民族宗教和燦爛文化交流融合的繁榮之路、開放之路、文明之路。在這條路上有兩處重鎮不得不提,那就是長安和龜茲。今天,我要與諸位共同追憶的,是從龜茲到長安,沿絲綢之路款款而來的一位高僧,翻譯界的曠世巨匠——鳩摩羅什。他在闡述佛學經典中體現的翻譯智慧,對當今主流媒體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文化軟實力,有著十分深刻的啟迪。

圖片15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發表演講(王昆坤 攝)

佛教,是古絲路最重要的一個文化交流成果。那些穿梭往返于大漠孤煙的高僧大德,如漫天星辰般閃耀歷史長河,而鳩摩羅什,絕對是其中最為光彩奪目的一顆。作為中國古代四大譯經家之首,他一直都稱得上翻譯至高標準的最初實踐者,他所翻譯的佛學經典在中國譯經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大千世界”、“一塵不染”、“想入非非”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偈語、詞彙,皆出自大師之手,從梵文到漢語,軀殼雖有變,精神資致卻依然故我。經他譯過的經文,有漢語之古樸典雅,梵語之異國色彩,以及西域語之靈動天然,可謂融眾家所長于一身。

鉛華褪盡留本色,大浪淘沙始見金。74部、384卷梵文經典,經鳩摩羅什之口,由浩瀚繁瑣轉為曼妙之語,廣泛傳播于中原大地,歷經1600多年時光洗禮,未曾增減改易一字。那不失原意又瑯瑯可頌的經典,不僅為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的誕生奠定理論基礎,更深遠地影響著後世的哲學、美學、語言、文化、生活。同時,這些經典更流傳到朝鮮半島、日本等地。

鳩摩羅什的種種翻譯智慧,為後世留下了無價之寶。即使放諸當下,也相當具有啟示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交流是促進沿線民心相通的必由之路。向世界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有助於加深各國民眾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如何更好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言的作用毋庸置疑。

在第一次外來文化與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時刻,鳩摩羅什保留經文原意同時,應文化傳播需求,用最新觀點闡釋佛典之法,為後世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從漢語到目的國語言,應是準確承載中國智慧,體現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且符合目的國傳播需求、情感易於接受的轉變。

如何恰到好處的用目的國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主流媒體在這方面義不容辭。借此也向諸位彙報一下中國網在這方面的情況。

成立於2000年的中國網是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它以10種語言、11個文版、24小時面向全球發佈資訊,訪問用戶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國家級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在海外社交平臺方面,中國網用7種語言向世界發佈中國聲音,現粉絲已累計達四千多萬。為向海外更全面、立體展示中國形象,中國網更打造了系列精品欄目,如《中國三分鐘》,每三分鐘一期節目,講一個中國的小故事,我希望它積累多了一片一片的馬賽克就可以拼接成完整的中國形象。目前已做178期,上億人觀看,互動量達300多萬。

金玉在前,我們試著將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智慧效倣延展,今後的工作,就是用目的國聽得懂的語言,可接受、引起共鳴的故事,簡明準確且端莊大氣地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髓。

如今,當我們在歷史長河中回望,從龜茲到長安,鳩摩羅什正是用簡潔優雅的譯語,結束了中原佛經的凝滯紛亂,並將佛教中國化思想融于其中。人類的文明,從來都是不同文化碰撞、交融,之後呈現出多姿多彩、紛呈不已的繁花盛景。

但鳩摩羅什從龜茲到長安的路途顯然一波三折,坎坷非常。支撐他走過來的,是堅定,是大願,是初心。其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不僅成就了他的事業,更點亮了絲路古道上的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之光。

本次絲綢之路中國傳統文化高端學術交流會,從長安到龜茲,從大師圓寂之地出發,沿絲路項鍊上的顆顆珍珠溯源而上,最終到達大師出生之地。這是緬懷、學習一代大師的路途,也是重讀經典、尋找初心的歷程。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