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授予股票浮虧獲回購兜底 多家公司擬終止股票激勵

差不多半價授予的股票虧損了,上市公司竟然回購登出,這種“好事”到底該怎麼看?隨著市場的持續調整,越來越多的激勵計劃陷入虧損,部分公司有意終止激勵為員工兜底,然而,利益衝突和爭議也接踵而至。

華平股份的爭議就相當直接。該公司今天披露,在董事會審議《關於終止實施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暨回購登出已授予但尚未解鎖的限制性股票的議案》時,有董事投出反對票,三點反對理由中有一條為:此舉損害了其他股東的利益,沒有做到公平對待所有股東。

據華平股份披露,近期受宏觀經濟及市場環境變化,公司股票價格發生了較大的波動,原激勵計劃難以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經審慎考慮,公司董事會擬終止實施激勵計劃並回購登出143名激勵對象已獲授但尚未解鎖的限制性股票共計530.11萬股。

簡單説,華平股份已經授予的這些限制性股票目前處於浮虧狀態。據查詢,2017年度公司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為4.41元/股,而公司最新股價為3.40元。

這種倒挂會造成一種典型的“負激勵”。針對前述董事的異議,華平股份另一名董事方永新解釋稱,股權激勵的初心是為了激勵員工,而現在員工的利益都不能保證,何來激勵一説?如果這次股權激勵計劃不能終止,員工是會離職的,公司的員工就會流失,那麼等於公司的核心價值就在流失。

從實際情況來看,離職確實可以回避這個看得見的損失。據華平股份8月17日公告,由於有17名激勵對象不再具備相應資格,公司將其持有的已獲授未解除限售的合計43.1萬股限制性股票進行回購登出,回購價格為4.39元每股(持股期間有利潤分配)。據公告,這17名失去資格的對象中,有16名激勵對象離職,1名激勵對象被選舉為公司監事。

華平股份遇到的困境並不罕見。據上證報資訊統計,2017年以來已經實施授予的476例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有53例目前處於浮虧狀態,佔比約11%,其中浮虧比例超過10%的公司有30家,少數幾家公司的虧損比例更是超過30%。

讓員工虧損當然不符合公司的初衷,最為直接的挽救措施就是“終止”。據上證報資訊統計,8月份以來,已經有近10家公司提議終止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包括宜通世紀、科達股份、三泰控股、安科瑞、三星醫療、中來股份、運達科技等。終止理由多數是:限制性股票授予以來,公司股價發生了較大波動,原激勵計劃較難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

有券商人士認為,作為一種激勵手段,限制性股票計劃並不能保證賺錢,虧損了就離職並不符合契約精神,上市公司的這種做法也值得進一步探討。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授予股票浮虧獲回購兜底 多家公司擬終止股票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