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改革篇——陜西聲音最雄壯

摘要:通過不間斷的採訪活動,一批代表時代代表擔當的生動陜西聲音被採集被傳播,他們共同成為新絲路上悅耳的陜西交響。

“我的家鄉中國陜西省,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裡回顧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大漠飄飛的嫋嫋炊煙。這一切,讓我感覺到十分的親切。”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主題演講時,向現場的來賓和聽眾這樣深情的表示。也是在這次訪問期間,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

時光如梭,轉眼距離這次演講已經快5年時光,“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規劃已經升級為“一帶一路”這樣更為廣闊的格局,陜西在這樣的格局裏扮演著新的重要角色,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一大批陜西國企更是以自己的努力和擔當為“一帶一路”爭光,為陜西發展添彩,讓中國夢的實現更加真實。

為此,自2018年6月12日開始,“陜”耀新時代 領航新絲路——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暨“砥礪奮進 國企擔當”主題採訪活動也將焦點投向了這些陜西國企。採訪團眾多記者走進陜汽集團、寶鈦集團等多家省屬國有企業,深入一線、對話勞模、體驗發展,全方位採訪記錄“砥礪奮進國企擔當”這一新時代陜西企業的精神風貌。通過不間斷的採訪活動,一批代表時代代表擔當的生動陜西聲音被採集被傳播,他們共同成為新絲路上悅耳的陜西交響。

“鈦”棒了  陜企裝備大飛機

1529448665800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東機場,伴隨著飛機引擎的轟鳴聲,中國國産大型客機C919衝向雲霄,一個多小時後緩緩降落。這標誌著中國國産大飛機首飛成功,中國也進入了大飛機時代。有誰知道,這項成就的取得包含著多少陜西國企的貢獻?

大飛機的核心技術在於發動機,發動機的核心在於材料。C919的心臟發動機以及合金材料就有寶鈦集團的貢獻。今年即將迎來60歲生日的寶鈦集團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市,六十一甲子,企業從建廠之初就一直堅持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最重要的材料保障。進入改革開放以來,集團始終以科技創新來引領發展,提升企業新動能,並牢牢掌握著我國鈦加工材料行業的核心科技成為領軍企業,在我國航空航太海洋工程等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的主導權,在國際市場領域也具有相當的份量。“在大飛機工程中,寶鈦集團直接和間接為C919研製生産了多種規格鈦合金材料21項,保障供應了鈦合金板材、棒材、管材、鍛件等,完全實現了大飛機所用鈦合金材料的國産化,這使得國産大飛機名副其實。”集團董事長王文生這樣對採訪團表示。

這是一種沉甸甸的擔當精神,為了讓中國科技繼續築夢未來,寶鈦集團連續承接4500米載人潛水器鈦合金球艙,來裝備“深海勇士號”向深海領域進軍;完成世界最大MMA氧化反應器、世界最大PTA裝置氧化反應器,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的國際領先。除了這些之外,在國家軍民融合戰略佈局下,集團又依照“做精軍品、做活民品”的發展思路,將鈦合金技術引入大眾消費生活,一大批鈦産品成為市場新寵。

當國産大飛機飛向藍天的時候,還有另外的陜西國企在助力她飛向藍天。在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産業基地內,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就依託核心設備---4萬噸大型模鍛液壓機為大飛機提供“西安製造”的錚錚鐵骨。在這裡建造出的飛機大型框梁結構正是飛機的骨骼,有了強健的骨骼和有力的心臟,大飛機才可以飛得更高更穩。

美如“華”  新索道改變不可能

1529168658927

“終南陰嶺秀,碧嶂插遙天。願乘冷風去,直出浮雲間。”當採訪團如約來到陜旅集團華山西峰索道公司採訪時,登上索道實地體驗的時候,轎廂外呼嘯的山風和美景將大家迷醉,不禁讓人想起了電視紀錄片《大秦嶺》中的這段主題曲在登臨華山遙望秦川大地時,剛剛收穫了麥子的大地遠看一片金黃,讓記者們心中充滿豪氣。這種豪氣也盪漾在西峰索道建設管理團隊的心中。

“西峰太華索道從勘察論證到設計規劃,歷經十年光陰,經受住了重重考驗,終於把這塊硬骨頭啃了下來,這是我們每一個建設者刻在骨血裏的驕傲。”索道總設計師王慶武回憶起關於這條索道的設計之初非常感慨。是的,自古華山一條路,沒有人會認可在華山別的方向開拓出新的旅遊通道,因為山勢險峻、地質條件惡劣,決定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實是,在沒有路的崇山峻嶺當中建設出一條新的索道,意義和難度一樣重大。西峰索道建成,將拓展出華山旅遊新的空間,增加景區體量,擴大旅遊收入,讓國內專家對於華山擁有一流品牌三流産品的論斷進行修正。但是從西邊建設索道因為地理條件限制,工程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怎麼辦?作為投資建設單位陜西旅遊集團的決策層很快就有了一致的決定,一定要建,還要建成中國一流世界領先的索道工程,讓更多的遊客能夠閱覽到華山這一人類共同的自然遺産。2008年開始,索道建設正式全面鋪開,到2013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6年的時光成就了這項偉大的工程。

西峰索道在建設過程中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也發揮了建設者的創造力。在懸崖上鑿壁建站,最大限度保障自然本體的完整性,將建設污染和運營污染降到最低。現在華山上仍有一台裝載機停留在上面,那是當年建設者將其拆為零件之後背到山上組裝而成的,現在他永久地留在華山與山融為一體,成為陜旅集團砥礪奮進的象徵。現在的華山西峰索道每天接待數千人次,每到節假日更是一票難求。

在砥礪奮進精神的指引下,陜旅集團近年來不斷開拓,在全省範圍內實現了“王”字型項目佈局,南有諸葛古鎮、西有周原景區、北有聖地河谷,東有少華景區、中有白鹿原影視城等重大項目支撐,加上絲路沿線産業佈局和多項跨國實景演藝,陜旅集團作為文化國企,正在將陜西聲音沿著絲路傳出國門。

有“汽”質  車輪滾滾向世界

1529802600101

沿著絲綢之路走出國門的不僅僅是陜旅演藝的品牌,還有轟轟隆隆的汽車轟鳴聲,這其中,陜汽集團的各型重型汽車是“車輪滾滾”這場實景演出中的主角。

作為我國第一座重型軍用越野汽車生産基地,陜汽從三國蜀魏交戰的寶雞蔡家坡五丈原下起步,今年已經走過整整半個世紀。陜汽從最初自主研發生産出了我國第一代重型軍用越野車,解決了我軍“有炮無車”的狀況,成為國家唯一指定裝備軍隊的主力戰車,有力地促進了國防現代化。隨著改革開放到來和外部市場的變化,從軍用裝備到民用轉變成為陜汽的一個階段的主調。從80年代的重型汽車技術到新世紀初的與跨國公司合作搭建新一代重型卡車平臺,陜汽又經歷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創業,每一次創業陜汽都實現了規模上臺階、産能上臺階、效益上臺階。涌現出延安、德龍、奧龍、歐舒特、華山、通家等多個自主品牌。最讓陜汽人自豪的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所進行的5次大閱兵中,都有陜汽生産的裝備挺胸昂頭,行進在隊伍的中間,這是陜汽的光榮,更是陜西的光榮。説明瞭陜汽在生産能力、核心技術、國企擔當等領域走在了前列。

50年來,陜汽不斷砥礪奮進 ,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成為永恒的主旋律。在現今的全新發展階段,陜汽組建起陜西重汽、漢德車橋、西安康明斯等22家參股子公司,形成了陜汽、濰柴動力、法士特、漢德等黃金産業鏈,使得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在2015年3月國家推進提升軍民融合戰略為國家戰略之前,陜汽人就非常自豪地表達了自己的前瞻性:從上世紀90年代陜汽就率先完成了軍轉民的過渡,並依靠自身不斷發展,在市場上創出了一系列品牌,成為軍民融合的典範。現在民用汽車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出口數量不斷增加,並擁有了自營進出口權,産品出口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幾十個國家,在巴基斯坦、阿爾巴尼亞、委內瑞拉等國家市場佔有率甚至達到了35%,真正實現了陜西品牌行天下。

近年來陜氣集團更深入地樹立起了“德”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以“品質成就未來”為品牌理念,堅持“德贏天下,服務領先,品質成就未來”。在國家推進五位一體戰略佈局下,又以國企應有的擔當,將開發的視角投向了新能源領域,成功開發出大馬力天然氣重卡、雙燃料、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産品,目前天然氣重卡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居於國內第一。與陜汽一起成長的還有一批默默奉獻的陜汽人,用心堅守,用心奉獻,聚沙成丘,成就了大國企的歷史擔當。其中“三秦工匠”席小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東等就是典型代表。他們用敬業、專注、創新的精神,實現了由個人到産品再到品牌的一致傳承,用辛勤勞動踐行著“砥礪奮進國企擔當”。

“水”調歌  用創新引領擔當

1530085111451

眾所週知,《前漢書》的記載中歷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國就是陜西關中平原。當秦國蜀郡郡守李冰父子開鑿世界第一水利工程都江堰之後,使得成都平原豐饒隨人,不假災害,逐漸取代關中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水和水利的基礎性作用有目共睹,近年來陜西中部和北部農業和生活用水供需矛盾加大,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引漢濟渭工程在經過反覆論證報國家批准後,于2012年開始動工建設,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

這是一項怎樣的偉大工程?工程從漢中洋縣新建的黃金峽水利樞紐開始,途徑寧陜境內的三河口水利樞紐,然後通過秦嶺輸水隧洞抵達秦嶺北麓的周至縣黑河水庫旁,再進行分流分配到南幹線和北幹線,實現對西安、咸陽、楊淩、渭南、西鹹新區等多個縣市的水資源供給。工程的意義內涵豐富,可以有效地支撐大西安建設和“八水潤長安”構想實現,可以為渭北旱垣農業生産提供生産用水以改進果業糧業等增收增産,可以補充黃河下中游的用水量,通過水資源置換實現陜西北部多地市用水問題。這是陜西省內的南水北調,她的建成讓關中地區有望重新奪回天府之國的榮光。

這又是一項可以載入中國水利史的創造工程。工程建設不僅是要在嶺南工區新建幾個水利樞紐,在嶺北和關中平原修建灌溉幹線,重點和難點就是首次在世界十大名山秦嶺的底部開鑿輸水隧洞98公里,這也是世界最長的水利隧洞之一,工程施工難度也堪稱世界第一,隨時接受挑戰,斷層塌方、岩爆、硬岩、涌水、有害氣體等地質災害時有疊加發生,嶺南工區就曾遭遇過日4.6萬立方米的超強涌水,世界最頂尖的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在秦嶺底部的岩石上掘進也如同螞蟻吃大象。難度歸難度,引漢濟渭人發揚積極創新精神,扛起國企的擔當,讓這項工程按計劃平穩推進,即將重現秦人善治水的輝煌傳統。

“對於這麼具有挑戰性的工程體量,我們以固有的時代擔當,下決心為陜西大地留下一項造福子孫的標誌工程,這個過程中沒有創新的意識是不行的。”在引漢濟渭公司副總經理董鵬的視野裏,公司的多項創新性成果足以讓大家自豪:在王浩院士工作站和張建民院士領銜的博士後創新基地引領支援下,激發極化、三維地震、瞬間電磁等地質超前預報技術成功運用,預報準確率達到80%,走在世界前列;成功運用超長距離隧洞施工通風技術,創造了鑽爆法獨頭掘進6.5公里的世界紀錄;在三河口建立了防洪搶險先進預警系統,提前三小時預報洪水水位水量,有效地保障了工程的安全;引入人工智慧前沿技術,建立視頻會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環保監控系統等等,這些十多項大小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以及環保創新內容,讓引漢濟渭工程從立意到實施再到未來2020年投入使用,都站在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上,陜西省委省政府柔性治水戰略將得以順利踐行。

現代秦人完全可以想像,當漢江清水穿越秦嶺來到關中大地,那水流聲是一首怎樣的陜西歡歌,再美的形聲詞也描摹不出這動聽的“水”調,水潤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也不再是夢。

“煤”問題  我們任務就是找黑金

1529801676194

在本次採訪過程中,記者們聽到了來自各行各業不同的陜西聲音,但是有這樣一種聲音非常獨特,它來自於我們的腳下深處,低沉渾厚而往往被大家忽視,甚至和侏羅紀的恐龍都扯上了關係。製造這種聲音的就是陜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陜西投資集團的重要子公司,陜西煤田地質集團由陜西省煤田地質局成建制改制而成,主要從事煤炭資源勘察、石油鑽探、礦山地質、地球物理勘探等專業領域的工程施工及專業研究。60多年來由幾代陜煤地質人踏遍了三秦大地和祖國山山水水,為建設中的國家尋找支援經濟發展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當勘探機械開展勘探作業,當勘探人開展勘探實驗的時候,一處處歷經地球億萬年變革深埋地下的黑金寶藏被發現。1982年地處陜西北部的侏羅紀地層特大型神府煤田被發現,直接推進了陜西經濟發展結構和産業佈局調整,為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其影響力延展至今。多年來陜煤地質人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累計探明煤炭資源量1780多億噸,佔全國查明煤炭資源總量12%,也為陜西推出了渭北、彬長、黃陵等重要煤田,成為支撐陜西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組亮點企業。

這份答卷的背後,是一大批將大地做考卷,用堅實腳步和不懈努力來作答的陜西煤田地質人,他們的事跡真實而又鮮活。父子兩代投身地質勘探工作的陜西省勞動模範王恒業,積極援建西藏努力在高原地區找到礦藏和地熱資源,在自身榜樣帶動下,家裏有望推出新的第三代地質人;全國第一屆最美地質隊員夏斐作為女性,多年紮根在陜北一線,在毛烏素沙漠最前沿工作,探尋到年産2800萬噸的小保當特大型煤礦;常年深入荒山野嶺尋找地質礦藏的新青年吳曉勇,通過自己的細緻耐心和堅持,找到了多處大型礦藏,連續獲得“重大進展獎”和國土鐵軍“榮譽稱號。

而今,陜西煤田地質人又通過技術創新,使用無人機航空影像系統、數字化成圖系統等技術手段,不斷在地殼中找尋新的寶藏。未來,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個又一個令人振奮的大發現。

當國産大飛機呼嘯著飛向藍天;當華山之巔清風吹過山崗;當陜汽重卡馳騁在世界各地;當漢江清泉汩汩流進關中平原;當煤田地質人一次次在大地上敲響沉重的探桿,風聲、水聲、呼嘯聲、轟鳴聲、敲擊聲,這些代表陜西國企帶著陜西印記的陜西聲音一起交織。

這是和諧的樂章,這是奮進的交響,這是最雄壯的陜西聲音。

作為記錄者,採訪團進行著認真的採訪記錄;作為追夢者,你我都要靜下心來仔細地傾聽品味。

因為這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責任。

(作者: 張鋒哲)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