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滴油更有價值” 一家百年國企的創新與擔當
高崗
摘要:“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採訪團來到位於榆林市靖邊縣境內的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延長石油”)旗下採油、煉油、化工等多個項目實地採訪,所見所聞,讓採訪團記者大開眼界,紛紛稱讚。
七月的陜北高原,天空湛藍,陽光耀眼,但並不覺燥熱。山山峁峁之間,大紅色的抽油機不知疲倦地重復著“磕頭”動作,在鬱鬱蔥蔥的樹木和莊稼掩映下,顏色顯得更加鮮艷。正是這看似不起眼的“磕頭機”,源源不斷地向全國各地輸送著交通運輸工具得以正常運轉的重要“能量”。
近日,“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採訪團來到位於榆林市靖邊縣境內的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延長石油”)旗下採油、煉油、化工等多個項目實地採訪,所見所聞,讓採訪團記者大開眼界,紛紛稱讚。
在延長油田靖邊採油廠一處井場,大紅色的抽油機一字排開,正有序地運轉著。(吳凱哲 攝)
“磨刀石”上採油 建成年産千萬噸級大油田
“國際上把滲透率小于50毫達西的油田劃為低滲透油田,而延長石油近90%的油氣田滲透率小于1毫達西。”延長石油集團公司科技部部長王軍峰告訴記者,延長石油所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為典型的特低滲、超低滲油田,而且多數是已經開發了100多年的緻密油層,被喻為“磨刀石”和“青石板”,開採難度堪稱世界之最。
在延長油田靖邊採油廠採油四大隊43658井場,記者們被幾塊從2000米以下的地層中採集上來的石頭所吸引,原油就藏在這些石頭裏。“之前以為抽原油就像抽水一樣,地下有類似于油湖或者油河之類的東西,怎麼也沒想到原油是從這麼堅硬的石頭裏擠出來的。”有記者大呼神奇,表示這種採油方式顛覆了自己的傳統認知。
從2000多米的地下取出的被稱為“磨刀石”和“青石板”的樣岩,原油就蘊藏在其中。(安鑫 攝)
而如此惡劣的地質條件,也倒逼著延長石油人不斷地技術創新,以應對從“磨刀石”和“青石板”裏“擠”油的局面。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鄭忠文説,為確保原油長期穩産高産,延長石油突破原有認識禁區,按照“延長下面找延長”、“盆地下面找盆地”的勘探思路,不斷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本區域油田勘探開發的技術體系。其中,油田深層勘探技術、延長油區千萬噸級大油田持續上産穩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兩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自主設計完鑽第一口緻密油和淺層大位移水準井。
對於技術攻關的成果,王軍峰表示,延長油田連續多年新增石油地質儲量過億噸。同時,通過全面實施精細注水和水準井開發等先進技術,油田開發新油井大幅減少,單井産量卻穩步提高。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延長石油跨入國家千萬噸級大油田行列,並連續11年保持千萬噸以上規模穩産。2017年,實現産油1275萬噸。
開發高品質燃油 讓每一滴油更有價值
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殼牌”加油站,都會被打上一個特有的標簽——延長石油,而這些油品,則均來自延長石油旗下煉化公司的三個煉油廠:榆林煉油廠、延安煉油長、永坪煉油廠。
延長石油集團煉化公司總工程師張浩文稱,煉化公司現已實現總規模超過2000萬噸的生産能力,已形成近百萬噸LNG加工規模,同時生産聚丙烯、乙苯、苯乙烯、醋酸仲丁酯以及其他化工産品。
“我們始終秉承‘讓每一滴油、每一方氣’更有價值的生産理念。”張浩文稱,延長石油通過更先進的工藝技術,近乎嚴苛的品質控制和精細化管理,使汽柴液總收率接近90%,裝置技術水準、工藝及收率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延長石油榆林煉油廠廠區全貌
記者在位於靖邊縣城東郊的榆林煉油廠看到,14套大型生産裝置正有序運作著。在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員透過電腦螢幕,實時監測著每一條生産線的運作狀態。偌大的廠區,幾乎聽不到噪音,聞不到異味。榆林煉油廠總工程師高懷榮稱,“聲不擾民、氣不升天、油不落地”的“三不”要求,即是對榆煉的基本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術支撐下,延長石油的油品升級走在了全國前列。張浩文稱,自2010年起,延長石油投資53億元,建設了6套汽柴油品質升級改造項目,使陜西比國家計劃提前兩年實現了“國V”油品市場投放,成為全國首個邁入“國V”清潔燃油時代的省份。2018年,延長石油的國“VI”燃油再次領先投放市場。
同時,據介紹,延長石油按照“宜油則油、宜化則化”的轉化思路,佈局的輕烴綜合利用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這一項目將通過對丙烷、混合碳四等煉油“邊角料”的深度加工。“目的就是進一步延伸延長石油的石油化工産品産業鏈,有效提高能源附加值和綜合利用率,讓每一滴油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張浩文説。
CCUS技術走在國際前列 實現增産減排又節水
“綠色開發、低碳發展、科技先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延長石油人早已將其付諸實際行動,對CCUS技術的研發與試驗,便是其中之一。
在位於榆林靖邊的延長石油喬家洼CCUS一體化示範項目基地,記者看到五口二氧化碳注氣井正在工作人員的監控下有序工作。低溫儲罐中的二氧化碳經泵房加壓,從注氣管線注入到1600多米深的地下,每口井每天向地下注入約8-10立方米二氧化碳。
位於榆林靖邊的延長石油喬家洼CCUS一體化示範項目基地。(吳凱哲 攝)
何為CCUS技術?其為一種二氧化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技術是運用特定工藝手段,將煤化工生産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收集提純,然後注入地下對儲油層進行壓裂,起到驅油作用。”長年奔波于西安與陜北的各個項目基地的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副院長趙習森説,該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油氣約8%的采收率,還能夠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減輕環境污染,同時可以節約大量水資源,可以説一舉多得。
記者了解到,依託理論技術的突破,延長石油分別於2012年9月和2014年12月,在靖邊、吳起先後建成了兩個二氧化碳驅油與封存試驗區。兩個試驗區各有注氣井5口,一線受益井分別有14口和18口。目前試驗區累計埋存二氧化碳11.73萬噸,累計增産原油1萬噸以上。
趙習森稱,目前,延長石油已完成36萬噸/年CCUS示範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未來力爭建成中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旗艦項目,形成完整的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封存技術體系與標準,打造一支專業的碳捕集、管輸、驅油、封存、監測技術團隊,為我國其他地區的低碳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2018年4月,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延安行”活動中,專家認為:“延長石油在二氧化碳壓裂技術實踐和特低滲油氣開採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創新成果,為我國能源企業綠色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敢為人先 建成全球首套煤油氣綜合轉化項目
“煤制甲醇‘碳多氫少’,天然氣制甲醇‘氫多碳少’,為什麼不讓二者結合,實現‘碳氫互補’呢?”這個大膽的想法,催生了一個全球首套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建成了中國西部百萬噸烯烴産品生産基地。據統計,全國每30噸聚烯烴産品,就有1噸産自這裡。
在油氣資源富集的榆林靖邊,延長石油就地取材,建成了一座綠色能源化工新城。每一天,烏黑的煤炭、石油與天然氣三種不同的資源在高科技的魔術之下美妙相會,碳氫元素巧妙互補,締造出潔白剔透的聚烯烴顆粒,在黑白之變中實現了初級資源向高端化工産品的華麗轉型。
延長石油在榆林靖邊建成的全球首套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同時擁有煤、油、氣三種資源,這是別的企業不具備的天然資源優勢,我們加大科研投入,一次性實現了大規模煤油氣綜合轉化,成為國內首家成功應用這項技術的企業。”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説,相比純煤經甲醇制烯烴技術,煤油氣綜合轉化技術可使二氧化碳減排60.38%,二氧化硫減排59%,真正實現了原料吃幹榨盡。
據了解,2014年7月底,該項目全流程打通,一次性試車成功;2015年8月,正式轉入商業運營。項目已建成運作年産180萬噸甲醇、60萬噸甲醇制烯烴、150萬噸渣油催化熱裂解、120萬噸聚烯烴等8套主裝置,配套建成公用工程及引水管線、鐵路、渣場等廠外項目。主要産品為年産60萬噸聚乙烯和60萬噸聚丙烯,同時副産MTBE、石腦油、裂解重油、輕柴油、碳五、混合碳四、丁烯-1、硫酸銨、硫磺等産品。
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接受“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採訪團記者採訪。(安鑫 攝)
而另一個令人驚奇創舉則是,作為一個化工企業,廠區卻沒有一個廢水排放口。據了解,該項目通過多級膜法分離與多效蒸發結晶等主要工藝技術的整合開發與創新,建立了全廠污水“零排放”系統,實現對全廠廢水回收利用和部分鹽的資源化利用。“全廠污水‘零排放’是一個技術突破,更是一個環保課題。做企業要有良心,在環保投入上要體現一個國企應有的擔當。”李偉説。
中國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曾表示,延長石油依靠科技創新探索出來的煤、油、氣綜合利用的新型發展模式,必將促使延長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和國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記者了解到,為培育發展新動能,延長石油圍繞創新鏈培育産業鏈,近10年累計投入科技資金470多億元,先後建成6個科研設計機構、2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3個中試基地,並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清華大學、西北大學等院校建立了産學研合作聯盟,形成了多專業科研平臺,成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陜西省首批創新型企業。
“延長石油將堅持以能源化工為主體、以科技産業化和産融結合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石油全産業鏈、油氣煤特色化工、能源綜合供應、多元化發展四大板塊,推動油氣煤化電一體化耦合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清潔綜合能源和高端石化産品服務商。”延長石油集團公司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陳杭如是説。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