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華陰老腔一聲喊 文化自信釀活力
精彩的華陰老腔表演。
6月24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組織成立的“華陰老腔實踐調研支隊”來到陜西省華陰市雙泉村,深入開展華陰老腔調研活動。
在調研之前,同學們開展了紮實的文獻綜述工作,觀看了大量老腔表演視頻。同學們表示:“我們都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調研華陰老腔都很期盼。2016年春晚讓全國觀眾知道了華陰老腔,華陰老腔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下的一個典型縮影。因此我們想通過調研華陰老腔,來探索新時代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回味無窮的原生態文化“佳釀”
同學們拜訪了72歲的華陰老腔國家級傳承人張喜民。就是這位大師和歌手譚維維合作,在春晚上唱響了《華陰老腔一聲喊》。張喜民説著一口韻味獨特的陜西話,耐心地向同學們講述華陰老腔的發展歷程。華陰老腔當初只是皮影戲的幕後表演伴奏,觀眾看到的只是光影的演繹。200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現任華陰老腔保護中心主任的黨安華發現了華陰老腔藝人們的表演充滿激情和生命活力,於是提議將其搬到幕前。就這樣,華陰老腔成為一種獨特的原生態表演形式。華陰老腔作為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瑰寶,結合時代潮流,大膽創新,創新後的華陰老腔,唱詞、唱腔和唱調等有了豐富的感染力,和話劇、搖滾樂等結合,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結合的典範。
張喜民説:“現在國家的政策好,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每年華陰老腔項目以及華陰老腔傳承人都能享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補貼。這幾年還在村子裏建設華陰老腔傳承保護基地,學生可以免費來拜師學藝。”張喜民特意喊來了村子裏的幾個華陰老腔藝人,在自家庭院裏為同學們現場表演。嘶吼聲、跺地聲、砸凳聲、敲梆聲混合、交織、發酵,釀造出三秦大地上的原生態文化“佳釀”。看完演出,同學們激動地説:“之前只是在電視上看過華陰老腔演出,今天有幸親眼看見、親耳聽到。毫不誇張地説,第一聲華陰老腔吼出來,大家都被那股精神勁強烈地震撼到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們,竟能迸發出如此的生命激情,令人肅然起敬。”
華陰老腔喊得更響唱得更嘹亮
除了張喜民,華陰老腔還有一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王振中,人稱“白毛”,今年八十有餘。提起王老師,華陰老腔界無人不知,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華陰老腔藝人。黨安華説:“王老先生能唱出那種無人可及的蒼涼悲壯感!王老先生的唱腔非常讓我佩服,他可謂是華陰老腔界的泰斗。”
王振中年歲已高,聽力和視力在漸漸退化,但聊起華陰老腔,他熱血沸騰,嗓門洪亮。他告訴同學們:“以前華陰老腔沒啥人願意學,現在國家支援,來學的人多了,政府支援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渭南師範學院音樂系的學生主動來跟我學華陰老腔。”
華陰老腔是幸運的,通過各方宣傳,讓這個地方傳統文化享有了全國盛名,甚至走出了國門,前往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地演出。“外國人也不知道咱唱的是個啥,聽不懂中國話。但被咱的氣勢感染了,演出後掌聲就不停,我感覺自豪得很!”一位華陰老腔表演藝人説。
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發展給予了非常大的扶持,比如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給予文化傳承人專項獎勵等。調研之後,同學們由衷地説:“希望華陰老腔在創新與傳承中能喊得更響,唱得更嘹亮。”(曹瑞 文/圖)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陜西:華陰老腔一聲喊 文化自信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