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六旬老中醫三十年如一日 一根銀針從西安“扎”到非洲

摘要:西安市紅會醫院被譽為“西部骨科航母”,以骨科治療為主,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郝定均説:“我們中醫骨科成為國家重點專科,主要從兩個方面發揮其作用。

“有人做出來的麵條好吃,有人做出來的不好吃,卻都是面。”西安市紅會醫院主任醫師崔新更用做飯比喻針灸技術,三十多年來他一直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工作,憑著手中銀針,將我國傳統的針灸治療法從西安“扎”到了非洲。

1

西安市紅會醫院中醫康復科主任醫師崔新更介紹中醫康復科針灸術及學術流派傳承。安鑫攝

1985年,崔新更從陜西中醫學院針灸係畢業之後,就進入西安市紅會醫院,根根銀針不離手,一扎就是三十三年。他所在的中醫康復科,其前身為中醫骨科、中醫科、針灸科三大科室,現已發展成為中醫骨科診療中心病區、中西結合骨科病區及中醫康復科門診,科室的針灸術,主要用於骨科相關的頸椎,腰椎等輔助治療。儘管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先進醫療設備不斷引入醫院,中醫康復科也採用中西醫合治的模式,但根根古老的銀針從未被取代。

“我從小開始學醫,在家人的影響下,七八歲起就耳濡目染的接觸醫學,之後進入大學系統學習,選擇了中醫針灸科。工作後師學馬秀棠大師十來年,我是他第二代弟子。”出生於醫學世家的崔新更向記者講述。他擅長運用崔氏針法結合傳統針灸治療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雜症。“經絡所過,主治所及,中醫治療最難的部分是辨症,病人來了察色按脈,先辨陰陽。”講到治療心得,崔醫師如數家珍。“他的學術理論是臟腑、經絡並重,尤其擅長針灸的辨症施治。”紅會醫院科教部主任郭浩介紹中醫康復科技術大拿時説。

2

崔新更醫師和中醫康復科主治醫師閆鳳翔展示馬秀棠著書《點穴療法》和《中國太極氣功術》,閆鳳翔師從崔新更,為馬秀棠學術第三代弟子。安鑫 攝

2009年,崔新更醫師作為中國援外醫療隊專家先後3次赴蘇丹共和國援外6年。“當時我一個隊友早起感到眩暈,量血壓正常,我察色按脈後覺得從肝上來治,扎了百會穴後他説竟然不暈了,針灸效果立竿見影。”期間,催醫師在蘇丹總統府呆了整整兩年,為當地政要、高官及其家屬針灸治療,醫術廣受讚譽。“病人來不是想減輕症狀,我要達到治愈的效果才行。”

蘇丹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崔醫師説:“那個熱,就像鑽進燒瓦窯一樣,非常想念國內這種涼爽的天氣,非常非常想念”。氣候條件艱苦,飲食習慣也大相徑庭,他幾乎吃了6年的洋蔥馬鈴薯,回過頭來他説:“我感到自豪、光榮的很,我是中國醫療隊隊員,是肩負使命去的!”援外期間,他因出色完成醫療工作任務,受到蘇丹政府和人民的讚揚,被評為“先進生産工作者。”

西安市紅會醫院被譽為“西部骨科航母”,以骨科治療為主,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郝定均説:“我們中醫骨科成為國家重點專科,主要從兩個方面發揮其作用。第一是95%的骨科病人,比如腿病、頸椎病等是需要非手術治療的,中醫從治療效果上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第二是輔助手術早期的康復,使手術的療效進一步提高,基於這兩個方面的需要,我院對中醫康復特別重視。”(劉彬)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