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 最遠的陜西聲音 最fan的創新之城
摘要:6月22日,採訪團一行在剛剛接受代管納入大西安發展規劃當中的西鹹新區,就強烈地感受到了這種源自發展需求內部的強烈悸動。
陜西聲音不僅是文明之聲,厚重之聲,更是改革之聲,創新之聲。6月22日,採訪團一行在剛剛接受代管納入大西安發展規劃當中的西鹹新區,就強烈地感受到了這種源自發展需求內部的強烈悸動。在西鹹新區的採訪過程中,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要任務的國家級新區用發展的事實讓陜西聲音更加悅耳動聽。
在西鹹新區的五大組團新城中,秦漢新城是最具特點的一個,不僅僅是因為新城居於新區的正中央,也不僅是302平方公里的總規面積中只有約50公里的建設用地,從數據上看不足以承擔國家級新區的大名。當通過對多家企業的採訪和創業者的交流之後,採訪團對於這個新區不禁刮目相看。
中譯語通科技(陜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是一位普通的被採訪者,當他用公司研發的新産品與採訪團中的外籍記者交流時,原本大家認為困難的語言交流障礙被公司的新産品粉碎。“我們選擇在秦漢新城落腳,其實就是看中這裡的歷史背景和發展前景,期待以現代科技和數據力量,引領陜西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努力為絲路沿線各國與陜西搭建語言交流的橋梁,為陜西發展提供高端語言翻譯服務,面向“一帶一路”講好中國故事,傳遞陜西聲音。”採訪中記者們得知,該公司在整整兩年前落戶秦漢新城,是和陜西省外辦、西安外國語大學、西鹹新區一起承接了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該項目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帶一路“五通“理念的具體實踐,也切實讓陜西聲音在絲路沿線進行最遠和最精準、形象、生動地傳播,為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提供了強大的現實基礎。“目前我們可以提供絲路沿線35種語言的精準互譯和60多種世界語言的交流工作,這對我們國家和陜西省進行輿情監控、國別諮詢、對外交流和開放的國際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王崇這樣對採訪團介紹。
與王崇一樣的大西安建設參與單位和參與者還有很多,以“文化創意 科技表達”為企業發展理念的秦漢新絲路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另一個代表。公司由秦漢新城和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普惠攜手打造,主要運營秦漢新絲路數字文化創意産業基地的運營和招商,重點打造秦漢曆史文化資源雲、秦漢數字文化服務雲、秦漢文化教育雲等文化企業集群,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用優秀的影視作品來傳遞陜西聲音,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近年來以電視劇《大秦帝國》、《那年花開月正圓》、《白鹿原》和電影《圖雅的婚事》、《垣上》、《百鳥朝鳳》等為代表,影視陜軍不斷崛起,挖掘陜西歷史文化,成就影視經典的案例比比皆是,生動形象直觀地傳播了陜西聲音和形象。2018年以來秦漢新城積極創建影視文化産業基地,為入區影視文化企業提供展示交流合作平臺。“未來一定階段,秦漢影視將專注于影視內容的生産和傳播,以影視劇項目投資製作、文化平臺搭建運營、飲食文化産業産業培育及孵化為核心,努力成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影視運營新平臺。”對於這樣的發展目標,秦漢影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段鵬飛滿懷信心。他的信心不僅來自於包括《一代名臣陳廷敬》、《風雨老字號》、《蘭桐樹》等一大批製作儲備的節目源,更來自於秦漢新城104平方公里遺址保護區所蘊含的厚重文化。
除了聲音傳譯和影視作品展示之外,秦漢新城還用大氣磅薄的方式傳遞著獨特的陜西聲音。在秦漢新城的核心區域,一座佔地7628畝的大秦文明園區正在抓緊建設。秦王朝歷史雖短,但是留存的精神文化財富卻澤被後世,在這樣的園區依託歷史真實,將秦文明廣場、秦博物院、秦咸陽城國家遺址公園進行有機組合,由著名建築大師張錦秋以北斗七星佈局設計的秦博物院位於正中,並依託秦咸陽城的歷史遺存,設立考古研究院打造考古展示基地,使用虛擬現實技術,讓沉睡的秦(陜西)文化“活起來,會説話”,陜西聲音也會借此實現更有效的生動傳播。
創意絲路産業加上特色文化歷史園區以及影視文化産業基地的助力,秦漢新城猶如古代的兵馬俑,穿上了現代華服開始了酷炫的奔跑,真有fan。
從半坡到周原,從西安到寶雞;
從大秦帝國到絲綢之路,從幽幽古風到現代之城;
從旅遊開發到建設園區,從影視文化到創意科技。
十多天的採訪採集,中外記者見證了陜西聲音的雄渾厚重,也見證了陜西聲音沿著絲路傳播的歷史,更增加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的文化自信。這種自信讓陜西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因為,陜西聲音最“中國”。
(作者:張鋒哲)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