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宋樂永:勇立新技術潮頭 傳播好陜西聲音

讓世界傾聽陜到西聲音,不僅要我們自己會發聲,還要讓世界聽得見、聽得懂。怎麼讓世界聽得見、聽得懂?我們不僅僅要理解人,還要理解機器,是因為目前和媒體爭奪用戶影響力的除了人之外還有機器人,它正在改變我們內容的生産方式和分發方式。

1

光明網副總經理宋樂永作主旨演講。 安鑫 攝

和網際網路巨頭合作

我先講第一個觀點,媒體的渠道變革已經徹底改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傳播力都在被網際網路巨頭所壟斷。在美國,傳播力基本上被Facebook和Twitter所壟斷,Facebook和《紐約時報》之間的恩怨鬥爭一直不斷,但是《紐約時報》不管怎麼玩都離不開Facebook。在國內,我們的媒體影響力基本上被百度、騰訊這幾個網際網路巨頭所壟斷,中國每天的新聞分發量被這幾個巨頭佔據近一半的量,其他千千萬萬的媒體才佔有另外一半的分發量。我們要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讓中國網友傾聽到西安的聲音,傾聽到浐灞的聲音,就要和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産生合作,而這些巨頭的新聞分發目前基本被機器人所控制。這由此所帶來的就是我們媒體的自身定位問題。儘管每個媒體的創新能力、技術能力不太一樣,但終究是選擇一個平臺。過去,我們的媒體就是個平臺,但到今天為止,我們究竟是繼續堅持媒體作為一個平臺,還是作為一個專業的CP內容供應商來在網際網路價值鏈上找到自己的價值點,這是個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誰有平臺誰就掌握了未來的財富和未來的注意力,但是平臺是需要大量投資的,是需要大量技術的,這不是每一家都能做到的。在網際網路上,在生態鏈下我們一直堅持一個觀念——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所謂多,你什麼都想做的時候反而什麼都做不好,你在網際網路上找到最符合自己身份的那一個價值點,把它放大就變成了一個平臺。陜西也一樣,做出陜西的特色在網際網路上去競爭就更有優勢,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是平臺還是CP的問題。

主動適應智慧時代要求

第二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勢已去,可以説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在2016年已經終結,AI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目前對媒體來説正處於移戰AI的新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經結束,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分割已基本完成,我們今天在獲取一個新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成本在繼續飆升,每家的微網志粉絲數是多少,微信粉絲是多少,Facebook粉絲是多少,你想要再獲得這個平臺粉絲數的增加很難了,因為大局難以改變,只能在自己的小範圍內升升降降而已。

由此帶來的第一個明顯變化是智慧時代已經開始,在這過程之中三個技術會推動我們的變革,第一個技術就是説用基於智慧化內容的驅動鏈,用大數據的技術做策劃。現在新聞的策劃需要用數據來做,基於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用戶情緒的判斷而做判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容生産、人工智慧,正在不斷的升級。昨天大家看到人民日報發佈了內容生産大腦,雖然它也和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在合作,關於內容的生産確實現在還不是那麼好,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人工智慧來寫歌,人工智慧來寫詩,確實有部分的人工智慧已經通過了測試,但總體來説寫的還不是那麼完美,目前人工智慧寫作主要集中在財經和體育領域。

第二個人工智慧領域是幹什麼呢?人工智慧編輯前一段時間做了一個自動退出系統,平時有大量來自報紙的文章是沒有圖片的,沒有圖片的報紙到了移動網際網路上基本就被排除掉了,基於此我們做了一個自主版權的圖片庫,讓電腦分析,提取文章關鍵詞和對電腦圖片庫的圖片配比進行調整,現在每天可以處理高達90%-100%之間的樣本,由此帶來的編輯效率在大幅度提高,而這個項目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我們一直以來強調編輯要向內容産品經理的轉型。我跟編輯講過好幾年了,但找不到一個好的價值點,終於在這個自動配圖系統之中,編輯向著AI訓練師的角色轉向了一大步,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測試。我們要做一個AI訓練師,大家激情膨脹,用3、4個月的時間就把這個項目做起來了。這是簡單再內容生産領域的應用,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像智慧機器翻譯也出現了不斷的應用。

除了內容生産之外,剩下內容分發系統更是完全被機器人所壟斷著。10年前當微網志、部落格出現的時候,我可以很驕傲的説,雖然現在微網志2.0時代,人人都是記者,但我們編輯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我們更了解用戶。但實際上僅僅經過10年時間,我們發現編輯下崗的速度比記者還要快,因為網際網路平臺上幾乎都在用人工智慧做分發。我們就要想如何和這些網際網路平臺之間建立合作關係,我的稿件如何在它那快速分發,我們就要理解它的演算法,理解它演算法的一些基本規則,適應了它的演算法,才能提高我們稿件的分發效率。

把握了時尚就把握了未來

第三個問題是説時尚,讓世界傾聽到陜西聲音,怎麼傾聽,一方面我們要做一個好的內容供應商,供應給這些平臺,更重要的還是要供應用戶當下最喜歡的聲音、最喜歡的內容,我們當下最喜歡的是什麼呢?2016年和2017年時,大家的時尚是直播,國內大概有三四百個直播平臺在興起,到現在為止還有100多家。在去年8月中央網信辦要全國直播平臺去做登記,當時登記了180家,到今年上個星期我們做進一步核對的時候,發現已經有40多家被合併或者業務停止了,剩下一百四五十家還在繼續,但是直播行業的用戶分發速度已經明顯降下來了。

今年大量的用戶轉向了短視頻,短視頻正在成為2018年一個新的興趣點,而且短視頻的流量確實非常高,短視頻的製作成本和製作門檻比直播更要簡單。直播時一個主播坐在臺前,不管説也好,唱也好,都是需要一個小時,短視頻任何人都可以設計,而且短視頻製作的門檻在急劇下降,現在人人都有手機,手機拍攝已經不成問題了,更重要的是去年出現了一堆短視頻編輯平臺,隨便一個平臺都可以做剪輯。光明網現在要求每個編輯都具備視頻的剪輯能力,這是基本的功能要求,除了那些上夜班的,或者新聞編發編輯,絕大多數都要求編輯具備內容剪輯能力。更重要的是AI在新聞剪輯領域快速實現,最終新聞的抽真技術,新聞搜索視頻快速實現。當然搜索完了之後可以聚集在一起,你想再編輯還是需要一點人力的,所以機器的進步還是替代不了人的價值。

還有一個新的領域,在內容製造領域一個新的方向就是動畫。動畫原來幾乎是電視臺的專利,製作一個動畫難度是非常非常大的,時間成本很長,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們的動畫技術有了明顯的進步。動畫主要涉及三個技術,一個是動作的自動化系統,就是這個人是跑還是跳,無論幹什麼,都是由它的動作庫完成。二是骨胳系統,輸入一張照片,把這張照片變成會笑會説的人,變成五官能動的形象,這是它的骨胳系統。還有皮膚系統,比如這位美女,輸入她現在的照片,利用皮膚系統可以還原她小時候5歲、10歲、18歲的樣子,也可以利用皮膚系統模擬她未來的樣子是什麼。由此而帶來的改變是什麼呢?一個編輯用兩天時間就可以做出一部動畫來,所以現在用動畫解讀政策,用動畫解讀科普、用動畫去做非遺等等,一切有形的東西都將是機器人,一切無形的東西都將是人。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