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通威股份:掌握光伏核心技術 提供綠色清潔能源

通威股份登陸A股市場之初,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水産飼料生産商,立志做安全食品供應商。

而立之年後,通威股份又進軍光伏新能源行業,現已成為多晶硅及電池片龍頭企業,致力於對外輸出綠色清潔能源。

日前,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品質發展在行動”採訪團走進通威股份,證券時報副總編輯成孝海面對面對話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

學以致用

解決“缺魚”難題

成孝海:自2004年上市以來,通威股份營業收入從26億元增長到260億元,增長了10倍;凈利潤、凈資産、總資産,增長了20倍以上。但在整個公司發展過程中,有哪些關鍵時點,通威做得比較好,抓住了機會,最終成長壯大起來?

劉漢元: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剛好進入學校學習,1981年畢業後被分配到眉山水電局。四川雖為魚米之鄉、天府之國,但由於經濟較長時間處於短缺經濟時期,因此四川當時仍然和全國一樣,吃魚很困難,每年每人平均只有半斤魚都不到。

在此背景之下,每當下班後總是思考:怎樣才能讓所學技術投入到實際研究和生活應用當中?1983年,我們開始做渠道網箱式流水養魚創新試驗,期間經歷了小試、中試。1984年,“網箱養魚”第一年的收穫就打破了四川歷史上水産養殖最高單産紀錄;1985年中試,再一次刷新紀錄,單産量提高一倍多。

當時,剛好遇到 “豐收計劃”、“星火計劃”,國家科委、農業部把“網箱養魚”等技術成果在全國範圍內推廣。1986年及1987年,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萬人涌入“網箱養魚”試驗示範,並參觀、學習、交流。

當時的宏觀背景是鼓勵大家下海創業,隨著這些技術大量地推廣和應用,我們逐漸把這種研究和試驗轉移到商業化推廣和應用,後來進而開辦了一個小型飼料工廠。

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辦了這樣一個企業。經過差不多十幾年的時間,又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水産飼料生産集團。與此同時,中國魚、蝦、蟹等水産品的總量,也從1978年前後的400萬噸左右,一路增加到6000萬噸,水産品産量增加了15倍,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産品生産國,全國人民整個菜籃子量的問題完全解決。

兼併收購發力光伏産業

成孝海:通威旗下光伏産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劉漢元:2004年,在通威股份上市以後,通威集團需要避免與股份公司的同業競爭問題。事實上,通威是被動在了解一些潛在機會,而多晶硅和太陽能光伏産業引起了我們的深度思考。

2006年,我開始對各種清潔能源進行比較研究,並思考中國能源戰略選擇。通過研究對比,我認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確實有可能成為未來清潔能源的主角,替代或部分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可能更加有利於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在得出這樣的研究結論後,就有了2007年通威投資1000噸的多晶硅項目,一年建設時間不到便取得了初步成就,並成為了國內排名前列的多晶硅企業之一。

不過,當時多晶硅生産成本很高、消耗很多,生産成本在好幾十萬一噸。當然價格賣的也很高,曾經最好的時候賣到330萬/噸,這就促使企業進行技改、提高工藝水準,降低製造過程中的成本。

可喜的是,通威成為保留下來的具有競爭能力的多晶硅企業,目前已在全球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有足夠的技術領先優勢和成本領先優勢。

成孝海:2013年,在收購當時的合肥賽維後,通威對這個企業都做了哪些事情,在技術方面、資金方面做了哪些投入?

劉漢元:合肥賽維是LDK投資的較大規模工廠,全廠大概是2000兆瓦的生産能力,整個佔地超過1000畝,整個投資規模當時超過40億元。在投入以後,由於行情的變化和經營管理方面諸多原因,合肥賽維在2011年、2012年全部停産。

2013年,通威收購了這座合肥賽維電池片工廠,接手時只有約70個留守人員。通威派遣人員入駐後,各項管理、培訓、機制落實到位,僅用了兩個月便恢復生産。

2014年上半年,合肥賽維恢復了一半産能,下半年全部産能開起。在行業中,設備産能利用率普遍在60%~70%,而通威把它提高到110%~120%,並保持穩定安全生産,降低了設備固定費用,使得産出成本更低、品質更加穩定。

通過一系列努力,合肥賽維從原來每年虧損約10億元,到2014年實現盈利超過1億元,2015年盈利超過5億元,逐漸一路走上健康發展的狀態,通威也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片工廠。

永祥進與出

成孝海:作為多晶硅生産主體,永祥股份曾經進入過通威股份上市公司,但後來又被剝離出去,直到2016年又重新注入上市公司。在這期間,永祥股份的價格變化較大,您是怎麼解釋這件事情?

劉漢元:其實,這剛好説明通威集團對投資者是負責任的,2007年集團把永祥股份放入上市公司,那時候多晶硅産能和整個行業正處熱點高峰,投資者在其中有很多回報。但2008年金融危機後,新興産業出現了低谷,加之整個經濟低迷,使整個太陽能、多晶硅行業發展受到一些挫折。2010年開始,光伏新能源全行業出現虧損,尚德、LDK等龍頭相繼破産。基於上述現實情況,多晶硅業務再放到通威股份裏,事實上會拖累上市公司業績,使投資者獲得負回報。

因此在此背景下,通威股份把永祥果斷地剝離出上市公司,這保護了上市公司原有的主營業務,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這也是我們當時的初衷。

光伏産業是沒錯的。它經過培育,度過了行業裏的寒冬,永祥又比原來變得更強,其多晶硅産能從1000噸到後來的15000噸,産能擴大15倍,盈利能力擴大了幾倍,從原來的虧損變成了盈利。

同時,光伏也是朝陽性産業,我們這個時候再把永祥股份放到上市公司,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再次注入上市公司,永祥股份的價格雖然比2008年退出時更高,那是因為集團和PE增加了投資,永祥整個産能擴大那麼多倍,進和出都是按照公允價格去交易的,經專業機構評估確認以後的價格。

因此,我們認為,投資者在研究的時候應該理解,通威股份此舉是一個保護中小投資者的一個經典案例,正面的典型。

全面掌握光伏核心技術

成孝海:目前,通威股份在光伏行業裏面,已經走在前面,那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技術方面、管理方面、成本方面,都是一個什麼樣的表現?

劉漢元:光伏行業原來的技術基本上是德國、日本、美國、南韓以及中國台灣地區掌握,他們曾壟斷了全球多晶硅80%以上的份額。此外,僅中國台灣地區已在過去幾年,實現了當時太陽能電池片行業佔有率的30%~50%。

經過十年發展,中國一大批企業進入光伏領域,在技術迭代過程中,中國企業更替速度、提升節奏大大超過外界預期。

在此過程中,中國光伏企業實現了整個技術地全盤掌握,並且在原有技術上進行更新和突破。到目前為止,德國瓦克公司還是最大的多晶硅生産企業,但在技術先進性、材料消耗和綜合成本等方面,中國一些優勢企業已明顯走在前面。

以永祥股份為例,我們的生産成本大概只有德國瓦克公司的60%。因此,他們不會再有光伏投資的衝動和熱情。以它現在的成本,瓦克公司過去五年只在美國新建了一個工廠,新工廠用新的技術、新的工藝、新的設備,但仍然沒有辦法與中國企業的競爭。

2016年,中國生産的多晶硅第一次突破自身需求量的50%,2017年達到55%,今明兩年可能會超過60%或65%。到目前為止,德國、美國、日本、南韓的多晶硅企業,在未來三到五年沒有任何一家有擴展産能的計劃。

根據現實情況的發展,五年左右時間,中國所需的80%多晶硅將由國內企業生産配套,實現進口産品的大部分替代。

由此,這個機會基本上就全部留給中國有競爭能力和未來投資能力的企業,這也是通威太陽能為何能以每年50%、100%速度快速成長。

根據我們目前的判斷,未來五到十年內,中國大陸將形成三五家有持續參與和競爭能力的光伏企業。目前,國外看不到新增的光伏骨幹企業,因此這三五家中國骨幹企業未來形成的産能,將在五年或者更長時間佔全球總量的50%到65%。實際上,這比50家光伏企業無序競爭好多了,這也是這個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個標誌。

2020年新能源收入超農業

成孝海:通威股份現在已是農業+新能源的雙主業格局,目前這兩個板塊的結構、比重,在股份公司裏面是什麼樣的情況,今後雙主業發展有無側重?

劉漢元:從銷售收入來講,農牧板塊還是佔大頭;但就盈利能力來講,2017年農牧板塊大概佔三分之一,新能源板塊約佔三分之二。

農牧和新能源兩個産業,為什麼通威要把它們放在一個上市公司裏面呢?我們認為,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光伏發電和水産養殖具有重疊的空間。

從現實來看,清潔能源發展過程當中的分佈式能源發展和建設,東部地區經濟發達需要能源,但其土地資源、空間資源相對有限。因此,通威股份創造性地推出水下有效高密度、安全的水産養殖,同時水面又能充分把空間複合利用起來進行光伏發電,這就是通威獨有的“漁光一體”模式。

利用簡單的空間,使得陽光資源復用,每年讓每畝水域除水下養殖産出數噸水産品外,還能夠輸出5萬度電~10萬度電。用個形象的比喻,相當於每畝水域每年大約輸出10噸到20噸石油。

通威股份希望,通過“漁光一體”建設,使設施設備智慧化、復聯化運用的養殖過程中,實現全程可追溯的自動記錄、自動管理、自動控制和數據中心的共用。此舉,既能同時支撐通威股份原有的水産飼料銷售、服務業務,又能讓優質而清潔的光伏電力源源不斷地惠及千家萬戶。

目前,全國有精養水面4500萬畝,非精養水面8000萬畝。如果,通威股份把精養水面全部做成“漁光一體”光伏發電站,可以建成與全國目前17億千瓦發電裝機容量相當的清潔發電系統。

對通威股份而言,這不僅是雙主業,而是相關、協同、互利發展。目前來講,通威股份會在很長時間對農牧和新能源同時發展,當前主要重心之一是繼續把通威已經有優勢的製造環節適當做強做大。2019年,兩大主要營收可能持平,2020年新能源業務收入可能超過農牧業。

因此,近兩年通威股份投資兩大多晶硅項目建設,屆時通威股份多晶硅産能將從2萬噸提升到7萬噸以上,進入全球三甲行列。在電池片環節,通威股份將在現有已投運産能和産量提升1倍以上,進一步鞏固了全球電池片最大供應商的地位。

2020年光伏發電平價上網

成孝海:您對光伏行業前景怎麼看?在新能源發電平價上網以後,官方補貼是否就可以取消,這個行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會進入一個新階段?

劉漢元:接下來,通威“魚光一體”模式可能更加成熟,隨著國家補貼逐漸淡出,我們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魚光一體”和主要的分佈式發電都能夠實現平價上網。

據我們內部掌握的資料,預期在2020年底,能夠實現發電平價上網。這就意味著,包括通威“魚光一體”在內,發電成本將小于或者等於煤炭的發電成本。目前,我國煤炭發電的比例佔整個電力供應的60%以上,如果清潔能源發電成本能夠等於或者低於煤炭發電的成本,那就是清潔能源真正良性大規模應用的開始。

今年3到5月,通威在國內東部到北部地區,領跑者計劃裏面招標的中標電價最低到0.31元/度,而這個價格與所在地區煤炭的脫硫電價大致相當。回頭看過去十年,相比2007年、2008年期間,現在光伏發電的系統成本已降低了90%,並每年大約還在下降10%。未來三年時間,系統成本有望降到4000元/千瓦以下,通威內部要求做到3000元/千瓦,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

到那個時候,東部地區光伏發電成本大部分都在每度0.3元~0.4元,西部光照好的地方發電成本會降至0.2元~0.3元。

近幾年裏,光伏行業雖然發展速度和規模都不小,但我們仍然認為這是序幕的開始。進入這樣的時期以後,未來70%或更多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可能會由光伏發電來提供。今明兩年,中國大陸地區光伏發電,估計可以超過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50%到60%,有望在十年左右時間,使我國增量能源消費由清潔能源來供應。

證券時報記者 唐強

 

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通威股份:掌握光伏核心技術 提供綠色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