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監管新規下銀行多路突圍尋求資本工具創新

A股超六成銀行正忍受股價“破凈”之痛。截至5月31日收盤,26隻銀行股中多達17隻股價低於每股凈資産,處於破凈狀態。其中華夏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市凈率不足0.7倍。

一方面銀行股扎堆“破凈”,另一方面,銀行也在多路突圍尋求“補血”。在鄭州銀行、長沙銀行陸續過會後,A股排隊銀行仍有15家之多,並且仍呈增長趨勢,幾乎所有排隊銀行目的都是為補充核心資本。此外,隨著29日農行高達千億元定增方案靴子落地,2018年的上市銀行再融資也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對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原因,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因為要持續滿足資本監管要求,二是要支援該行業務穩健發展,未來幾年,該行業務轉型和發展都需要有充足的資本作為支撐。

除農業銀行將發行定增外,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三家大行此前也透露了未來三年將繼續進行外源性資本補充的計劃。其中,中國銀行在4下旬發佈的董事會決議公告顯示,該行計劃發行不超過8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減記型合格二級資本工具,用於補充該行二級資本;發行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用於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業內人士表示,各銀行早早佈局各種融資動作,主要原因是2018年為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的落地年,加上宏觀審慎監管(MPA)、表外業務回表,銀行資本約束壓力進一步凸顯,給銀行造成較大壓力。為緩解銀行資本補充壓力,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銀監會)等五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支援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提出支援商業銀行通過多種渠道發行資本工具,為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件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有利條件,擴大投資者群體,簡化資本工具發行的審批程式。

目前,從資本結構上看,銀行仍以發行IPO、定向增發、可轉債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為主導,優先股、二級資本工具的類型偏少。近期僅哈爾濱銀行發佈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資本補充債券,這也是首家公開披露將採用創新型資本工具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銀行。值得一提的是,與商業銀行此前經常發行的二級資本債有固定期限不同,哈爾濱銀行擬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基礎期限不少於5年,且在該行行使贖回權前無固定到期日。

多位銀行研究人士認為,二級資本的適度創新有助於優化資本結構,與核心一級資本相比,二級資本的界定相對靈活,存在較大的創新的空間,對非上市、資本補充渠道相對有限的中小銀行而言優勢或更為突出。

來源:經濟參考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監管新規下銀行多路突圍尋求資本工具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