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華州皮影:在困境中求革新 重現非遺新活力

摘要:華州皮影為世界皮影之先,源於秦漢,成于隋唐,傳于宋元,盛于明清,演唱製作水準出類拔萃,至今已有兩千餘年。皮影啟迪了其他藝術的誕生,被譽為“中華戲曲之父”、“世界皮影之祖”。2006年,皮影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2012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産。

“一口訴説千年事,雙手對舞百萬兵”,千軍萬馬、沙場點兵、才子佳人、王侯將相……在皮影表演中擔任“簽手”(操作皮影者)的劉華是渭南市華州皮影的國家級傳承人,一轉一動,一提一甩,十指掌控著竹籤,在幕布前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人物。如今年過七旬的他依舊活躍在舞臺上,手中的幾根竹籤撐起了他的一生。

圖片6

華州皮影的國家級傳承人劉華正在表演

華州皮影為世界皮影之先,源於秦漢,成于隋唐,傳于宋元,盛于明清,演唱製作水準出類拔萃,至今已有兩千餘年。皮影啟迪了其他藝術的誕生,被譽為“中華戲曲之父”、“世界皮影之祖”。2006年,皮影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2012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産。

一盞燈,布圍框,五人忙吹拉彈唱,皮刻人,半面臉,一席地揮舞千軍。在皮影戲中,1個“前聲”唱完所有的劇情,1個“簽手”操作劇中所有人物的動作,3個樂師演奏音樂,他們用地道的關中方言演繹著這片土地上世代人的悲歡離合,講述著忠孝廉恥、威武英勇的人間故事。具有底層性、地域性、教化性的地方戲曲在千百年來走村串巷,用皮影戲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化民眾,讓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根植於心。世界的皮影在中國,中國的皮影在陜西,陜西的皮影在華州,華州作為是中國皮影的發源地,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堪稱“中華一絕”。

圖片7

華州皮影

七旬老人的堅守 讓“正在消失”皮影得以傳承

48個表演班子,每個班子平均5人,每個縣大概有400多人從事皮影表演,每人至少可以表演200-300齣大戲,這是皮影在渭南地區最輝煌的時期。74歲的呂崇德便是從那個時候走過來的,跟著村裏的老藝人一天就學會唱一部戲,隨著戲班子走街串巷的表演,提起多年前他學習表演的經歷,呂崇德滿臉都洋溢著驕傲。他擔任的是皮影戲裏的靈魂人物——主唱,一人唱盡生旦淨末丑所有戲曲行當。直到現在,他依舊可以演唱70多齣戲,而一部本戲一口氣演下來則需要5個多小時之久。

圖片8

華州皮影的省級傳承人呂崇德正在表演

法國、德國、義大利……劉華細數著自己過去的演出經歷,古樸豪邁的碗碗腔曾一次次受到外國友人的熱捧。最近一次的大型演出是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的文化之夜上,呂崇德也在現場表演。五分鐘的經典傳統戲《人之初》片段,向世界講述著華州皮影的故事,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皮影作為一項古老的藝術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衰落的命運,如今渭南地區只剩下3個專業的皮影表演班子,全部人數不足20人,而班子錶演的老人們平均年齡已在70歲以上。“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在大城市發展,而且他們也聽不懂了,農村人看的越來越少了,現在的我們都去外面表演,為文藝演出助演、參加藝術節等。”呂承德説。生於華州,孕于華州,也曾榮耀於此的皮影,已經不再是皮影表演的主要市場。

劉華曾經教授的一批徒弟中,年齡最小的如今也已經40多歲了。“我現在還能唱能彈,我會一直堅持唱下去,直到我唱不了。但我更希望能把這些技藝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一直傳承下去。”劉華説。

“國際范”的皮影劇登上舞臺 為非遺傳承注入新活力

晦澀的戲臺語言、舞臺展現形式單一,這門古老的藝術在舞臺劇、音樂劇等各式各樣的現代化藝術的面前,顯得黯然失色,如何才能讓這臺2000年的老戲接著唱下去?

傳承,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繼承,華州皮影中開始轉思路、主動創新。踮著腳尖,邁著輕盈的步伐,“喜兒”穿著中國特色鮮明的服飾在幕布前跳起了芭蕾舞,經典的邁克爾·傑克遜舞步等現代元素雕刻為新時代皮影劇,“國際范”的皮影戲走到了幕布前。

圖片9

創新皮影表演

新皮影劇在雕刻技藝方面,將皮影與工筆畫結合,以刀代筆,雕刻出的人物更有動感和活力;人物設計方面,增加了卡通形象,動物形象,現代人物等系列;劇本創作上,大膽嘗試傳統劇目改編,國際元素的吸納,純音樂表現等內容,豐富了表演內容。表現形式上,加入現代聲、光、電、音樂等新元素,讓舞臺表現力更強,現代感,國際范更足。産業發展上,一改傳統的側臉人物刻畫方法,從收藏裝飾、觀賞角度設計人物正臉,同時將皮影與高科技充分結合製作成皮影壁燈,讓古樸典雅的皮影進入普通家庭裝飾、收藏行列。在古老的藝術與現代文化元素碰撞之下,皮影又重新鮮活在舞臺上,古老文化重新散發出創新活力。

圖片10

新皮影演繹邁克爾·傑克遜經典舞蹈

近幾年來,渭南市華州區緊緊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為堅守的老藝人提供專項補助資金,以促使他們更好地把現有的藝術傳下去,為不同的皮影戲表演形式提供不同層次的展演舞臺,讓藝人們通過演出提高收入,提高知名度和參與度。

同時,華州區非遺中心還對全區皮影戲老藝人進行全面調查、登記,建立了藝人個人檔案,做到了底子清,心中有數。對健在的皮影戲老藝人的精彩唱腔唱段、做工等進行了搶救性的錄音錄影。制訂了《華縣皮影雕刻産品品質鑒定標準》,申請註冊了華州皮影商標,為皮影的長遠發展做深度謀劃。

無論是獨具關中的碗碗腔,還是國際范的新皮影劇,無論是老藝人們五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新皮影劇的不斷創新,還是華州區政府的對於藝人們資助支援,這片黃土垣上的人們,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繹、守護並傳承著皮影戲,守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周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