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今年寧夏投入6000萬元支援鹽鹼地農藝改良

如今,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石嘴山市、銀川市一些曾被劃為“重度鹽漬化”的地塊上,已難見白花花的鹼霜,尤為可喜的是,經過農藝改良的大塊土地已經成為新的糧食種植基地。連日來,記者在寧夏北部多個鄉村實地走訪發現,經治理的地區田間各級溝道完善,連接順暢,水閘、泵站等設施一應俱全。“這些溝渠是降低地下水位、減輕土壤鹽漬化的主要手段,水利、農業、國土等各部門分工合作,各級溝道全面疏通,才能把鹽鹼地給治住。”相關農技部門負責人介紹。

最新數據顯示,寧夏北部鹽鹼地農藝綜合整合改良面積已突破100萬畝次。“十三五”以來,北部各市縣圍繞“改、培、保、控”四字要領,加大鹽鹼地農藝改良培肥技術的試驗研究和推廣力度。鹽漬化耕地面積大幅降低,銀北地區鹽漬化耕地面積從2010年前的60.8%降低到2017年的45.6%,凈面積減少超過40萬畝。

寧夏農技部門專家認為,通過治理,北部鹽鹼地改良使糧食作物産量較大幅度提高。銀北灌區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150萬畝,實現糧食總産74.05萬噸,水稻産量較項目實施前提高了4.5%~22.7%,玉米較項目實施前畝均産量提高50公斤以上。經過治理,當地土壤總微生物呈增加趨勢,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提高了9.8%。

據介紹,今年寧夏財政投入6000萬元資金,加大銀北地區鹽鹼地農藝改良培肥支援力度,打造鹽鹼地農藝改良培肥綜合示範區5個,建設整鄉推進示範區13個。重點實施秸稈培肥改良、有機肥和土壤調理劑施用、綠肥培肥、以漁治鹼等綜合整合配套技術,強化技術儲備,提升管理水準,拓寬應用成效;針對鹽鹼地障礙開展水稻、玉米耐鹽品種引進和篩選,確定適宜鹽鹼地推廣的優良品種。 本報記者張國鳳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