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石烹文化創新結晶 非遺美食白火石汆湯綻放陜菜國際美食節

摘要:5月8日,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已進行三日。

5月8日,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已進行三日。來自五湖四海的“吃貨”朋友盡享三秦美食。陜西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也是中國烹飪技術的重要發源地,孕育出最古老的菜係——陜菜。在此次美食節上,來自漢陰的白火石汆備受關注,它的烹飪技藝就來自古老的石烹文化。

圖片8

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分會場(王偲瑤 攝)

圖片9

在未加入白火石之前,裏面所有的食材都是生的(王偲瑤 攝)

“石烹”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原始的烹飪方法,其歷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它是利用石板、石塊(鵝卵石)作炊具,間接利用火的熱能烹制食物的烹飪方法。漢陰白火石汆湯作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其做法就是白石脂燒紅後,汆入湯中,用石頭的熱量將食材煮熟,同時石頭在汆入湯之後所釋放的礦物質也將溶于湯中。

1985年,當時的白火石汆湯還只是簡單的食療土方,偶爾出現在沈蘭品家裏的飯桌上,也只是簡單的白火石汆丸子。直到有一天,幾位趕路人路過漢陰,在沈蘭品的餐桌上品嘗了這道菜,對這道菜的創新和味道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告訴沈師傅,可以豐富其營養價值,將它變成一道眾所週知的美食。

圖片10

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沈蘭品(王偲瑤 攝)

那時,沈蘭品還是糧食局裏的普通工人,聽了建議後,沈蘭品開始認真研究起白火石汆湯。2011年12月8日陜西名菜申報成功正式發文批准,2014年3月12日,申報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2015年12月26日,陜西省人民政府發佈白火石汆湯進入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沈蘭品也成為非物質遺産傳承人。

談及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原因,沈蘭品説:“食療文化在家族傳承多年,有傳承;與石烹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歷史;具有極高的養生價值,味甘性平,有效用。”

圖片11

用石頭的熱量把它汆熟的過程(王偲瑤 攝)

在此次美食節分會場新城區永興坊非遺美食街區,漢陰白火石汆湯店內,每天都有遊客前來品嘗這道非遺美食。而沈蘭品的徒弟們,都會在賓客用餐前簡要介紹白火石汆湯。“我希望大家能夠更多的了解這道菜的意義,所以要求每個徒弟都必須背下簡介。”沈蘭品説,這份簡介是他所作,內容為“各位貴賓好,歡迎大家光臨永興坊。這裡是養生美食漢陰白火石汆湯,在未加入白火石之前,裏面所有的食材都是生的,用石頭的熱量把它汆熟。重要的是石頭在汆湯的過程當中,釋放出天然的礦物質元素,所以它既有養生的功效又是一段美食。這道美食的前身是漢陰沈氏家族傳承500餘年的食療土方。因為堅持把它做成一道具有養生功能的美食。因為傳承收錄在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因為創意已經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的專利。”

圖片12

白石脂展示(王偲瑤 攝)

在本草綱目裏,白火石的學名叫白石脂,這種質地的石頭分五種顏色,五種味道,與黃帝內經的五行養生相通,做成菜品食後可以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2017年,沈蘭品被西安市新城區政府評為“首屆新城工匠”之一。他表示,近年來政府對於陜菜的推廣與宣傳確實對非遺美食的傳播起到關鍵作用。“白火石汆湯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但是我們還需要更加努力,讓更多人了解這道菜肴,讓更多人知道源遠流長的陜菜及傳承與創新並重的白火石汆湯。”沈蘭品告訴記者。(王偲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