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絲路國際陜菜美食節 助力陜西麵食“甲天下”

摘要:5月7日,在絲路國際陜菜美食節主會場大唐西市,一大波麵食愛好者正準備向美食“進攻”。

5月7日,在絲路國際陜菜美食節主會場大唐西市,一大波麵食愛好者正準備向美食“進攻”。“今天麵食種類豐富,可得好好嘗嘗。”市民王女士説。

圖片2

陜西麵食之一涼皮(王偲瑤 攝)

“麵食王國”大放異彩 “天下第一面”一條3.8米長

眾所週知,陜西麵食文化積澱深厚,早在唐朝時期,以西安為主的麵食製作,已享譽海內外。經過這黃土地上幾千年的蘊育,麵食早已同陜西人的血脈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並已悄然融入到了陜西人生活的各個角落。因此每一個老陜人都有麵食情節。

圖片3

陜西麵食製作工藝(王偲瑤 攝)

在絲路國際陜菜美食節現場,“天下第一面”受邀展出。面點師李鵬介紹,天下第一面,一套三碗,一碗麵兩碗湯。一碗麵條3.8米長。3.8米有幾種內涵,即2000年3月8日研製成功、三秦八百里平川。面有6公分寬,薄如紙,柔似筋。兩碗湯包括北方酸辣臊子營養湯,南方海鮮營養湯。

圖片4

面點師李鵬接受中國網絲路中國專訪(王偲瑤 攝)

從古至今,關中人在麵食品方面下的功夫最大,創造的麵食名品最多,僅就麵條而言岐山的寬湯麵已為美食家所推崇,此次美食節還有長安的臊子面、油潑面、雜醬面、刀削麵、漿水面、麻食、煎餅、涼皮可謂異彩紛呈、變化無窮,因此被遊客戲稱為“麵食王國”。

圖片5

智慧餐吧展示(王偲瑤 攝)

更有特色機器,一分鐘産出一碗香噴噴的面來。參展工作人員夏先生介紹:“這是一款無人智慧餐吧,有幹拌面和湯麵兩種類型。幹拌面四個口味,湯麵五個口味,按照操作提示生成二維碼掃碼支付。一分鐘時間面就可以出來。”

夏先生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會讓更多的人了解麵食,了解智慧餐吧。“我們的創始人認為,做麵食是一種情懷,我們希望用這種方式讓更多人嘗到陜西麵食,將其推向全球。”夏先生説。

不需作料有嚼頭  蒲城椽頭饃有來頭更有吃頭

在絲路國際陜菜美食節上,來自渭南市蒲城縣的椽頭饃看似普通卻給味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蒲城縣食品工業發展辦公室趙佳玫介紹,蒲城椽頭蒸饃因其狀如椽頭而得名,到20世紀已有200餘年的製作歷史,為蒲城特有的傳統食品而聲名原揚。

圖片6

蒲城椽頭蒸饃展示(蒲城縣食品工業發展辦公室 供圖)

蒲城椽頭蒸饃以形狀似蓋房用的椽頭而得名。正宗的椽頭蒸饃,做工極為規範,有一水二面三酵四合五壓六揉七蒸八起的講究,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

一道工序不符合,就不能做出椽頭饃特有的色香味,蒸饃時不使鹼,發酵程度要求嚴格,麵糰要反覆盤揉,所以椽頭蒸饃內酥外光,含水分少,不佐蔬菜吃,則甘香滿口,且便於攜帶,又耐久貯,成為宴會待客,饋贈親友,外出旅遊必備美食。

為什麼説椽頭饃有來頭呢?趙佳玫表示,光緒26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時,點名要吃蒲城的椽頭蒸饃,吃後大加讚賞,為了長期享用,回京後將椽頭饃作為清廷貢品。 

圖片7

臊子面展示(王偲瑤 攝)

除了椽頭饃,在美食節現場,藍田九大碗、岐山臊子面、禮泉豆腐幹、陜南老糖等具有地域特色與歷史淵源的小吃吸引著八方來客。陜西麵食代表著陜西人的精神,也承載著一個地域的獨特風情,通過此次活動也使更多人了解陜西悠久的麵食文化助力陜西美食“甲天下”。(王偲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