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陜菜國際美食節:從匠心傳承到創新融合 非遺美食走向世界

摘要:5月6日上午,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開幕,分會場西安市新城區永興坊非遺文化碗碗腔開演。

“賣雜貨咧,賣雜貨咧”,5月6日上午,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開幕,分會場西安市新城區永興坊非遺文化碗碗腔開演。非物質文化遺産演繹,老人們一開嗓就引得眾人關注。

圖片2

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分會場永興坊上演“碗碗腔”(王偲瑤 攝)

鑼鼓震天響碗碗腔來唱 特色開街儀式盡顯陜味兒

圖片3

永興坊特色美食展區(王偲瑤 攝)

開街儀式上,震天的鑼鼓奏響了本次展會的篇章,關中巷、陜南街、陜北裏三大街區的非遺美食傳承人,率領上百名美食工匠,齊聲高喊“關中巷的鄉黨們,陜南街的夥計們,陜北裏的後生婆姨們,擼起袖子加油幹,今兒個,咱開市大吉”。

鏗鏘有力的老陜號子,預示著一天經營的良好開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華縣皮影老藝人唱起了悠遠的碗碗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陜北説書”説古論今讚絲路情懷;星光大道釀皮哥一首“信天遊”把大家帶到了粗狂寬廣的黃土高坡。

關中巷的長安葫蘆雞、老潼關肉夾饃,長安鹵豬蹄;陜南街的漢陰白火石汆湯、紫陽蒸盆子,柞水糍粑;陜北裏的旋風解羊,子長煎餅、定邊何老大釀皮;手工作坊區的禮泉虎皮豆腐、興平石磨辣子、豐裕口的百年老油坊都在等待愛美食、愛文化的遊客前來“探秘”。

陜西非遺美食文化綻放美食節 每天營業至22點

圖片4

西安市新城區政府副區長何海強接受中國網絲路中國專訪(王偲瑤 攝)

西安市新城區政府副區長何海強介紹,永興坊是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新城區分會場,它是“網紅城市”的網紅點,這裡有非遺美食的展示,也有非遺文化的傳承。永興坊匯聚了陜西11地市107區縣的百餘種非遺美食和土特産品。

圖片5

西安永興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段曉玉接受中國網絲路中國專訪(王偲瑤 攝)

西安永興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段曉玉表示,為了更好的讓海內外遊客感受和體驗陜西非遺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永興坊園區東邊方言字廣場特設為“2018‘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主題宣傳區,集中展示本次活動的主旨。園區關中巷、陜南街、陜北裏、手工作坊區、民俗手工藝街區特設為陜西非遺美食文化體驗區。107街特設為陜西特色小吃聚集區。永興坊慢生活月光廣場特設為休閒、品鑒區,並且每天營業直到22點。

2014年12月30日,立足陜西傳統文化,以非遺美食為代表,將陜西民俗文化、歷史人文充分融合的街區——永興坊開市迎賓。永興坊,是全國首個以“非遺美食文化”為主導的街區,園區入駐全省非遺商戶50余家、有上百種陜西非遺美食和土特産品,開展民俗文化展演800余場,惠民演出近百場,華縣皮影每天逢整點演出,陜北説書非遺表演每天兩場。通過對陜西美食背後文化的深度挖掘,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探索深究,永興坊依託古城西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唐時名相魏徵府邸為載體,打造了全國首個非遺美食文化街區。

從匠心傳承到創新融合 讓非遺融入生活

從非遺美食到文化展演,從匠心傳承到創新融合,永興坊對全國非遺文化産業最大的貢獻就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概念轉為“實戰”,以活態化傳承的理念將原來只存在於紙上、墻上的“非遺”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開園至今,永興坊以百姓大舞臺、永興坊·唐夜市為載體,結合華陰老腔、秦腔、華縣皮影、碗碗腔、陜北説書、塤樂表演等傳統戲劇和民俗文化展演形式,一定程度上,助力陜西非遺的傳承、展演與保護工作。

圖片6

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分會場永興坊陜味兒十足(王偲瑤 攝)

2017年,陜西省文化廳授予永興坊“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榮譽稱號,永興坊已然成為集中展示陜西非遺美食、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的有效平臺,成為推進非遺保護傳承的品牌項目。

2018年新春之後,永興坊隨著園區陜南民俗文化摔碗酒的體驗活動和新媒體抖音的傳播,一躍成為響徹海內外的“網紅”。本次“2018‘絲綢之路’陜菜國際美食節”,是大力弘揚陜菜文化,開展絲路沿線美食展示宣傳交流,彰顯“西安國際美食之都”形象,推動陜菜“走出去”的盛會,必將又一次更好的弘揚陜西非遺美食文化,助力陜菜走向世界。(王偲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