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西安灞橋聚力改革:紡織産業“蝶變”之路

摘要:34歲的倪紅英告訴記者。倪紅英所説的“紡織廠”正是現在的西安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先進的生産機器使得從原料到最終成品的時間大大縮短。

“我來紡織廠只有半年,所做的工作就是修補之前環節中出現的小問題。例如紡織疵點等工序不難,需要十分細心。”34歲的倪紅英告訴記者。倪紅英所説的“紡織廠”正是現在的西安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先進的生産機器使得從原料到最終成品的時間大大縮短。

1

西安現代紡織産業園廠房機器(王偲瑤 攝)

2

倪紅英正在工作(王偲瑤 攝)

倪紅英習慣的稱呼“紡織廠”,因為這曾經是一代人記憶。西安灞橋區紡織城是國家“一五”期間投資建設的西北地區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由於國家産業結構調整、市場競爭加劇和生産工藝的落後,紡織城地區企業紛紛倒閉,紡織城也由輝煌時期的西安“小上海”變為西安市貧困落後地區之一。

2007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發出“採取綜合措施,促進紡織城地區全面振興”的動員令,全面拉開了紡織城地區綜合發展的序幕,紡織城——這座沉寂了半個世紀的老工業區再次引來世人的廣泛關注。

在深入調研,廣泛論證的基礎上,灞橋區決策者提出了“一業變多業、老城變新城、實現再就業”的工作思路,在灞河東岸建設西安現代紡織産業園區,作為傳統紡織産業搬遷改造和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産業梯度轉移的承接地,對老廠區進行全面改造,實現紡織老城全面振興的新構想,並於2009年對西北一印、國棉三、四、六廠及大華等5家企業進行了整合重組,成立了西安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

整經機正在運作(王偲瑤 攝)

此次實施的紡織企業的搬遷按照國際、國內領先的標準,重新定位新企業,配置新設備,研發新産品,覆蓋新市場,做精、做強紡織産業。同時,積極引進印染、服裝加工及展示、家居、紡織品物流、研發等類型的企業,形成新的紡織集群。

2014年6月,規模達30萬錠的西安紡織集團新廠區順利投産。繼西北一印、國棉三、四、六廠及大華等5家企業搬遷後,位於紡織城的五環集團也啟動搬遷工作,遷入西安現代紡織産業園。五環集團新廠區搬遷項目的建成,將填補陜西省智慧化紡紗空白,形成10萬錠、128台噴氣織機棉紡織及特種産業布料生産規模。

4

紡織女工正在工作(王偲瑤 攝)

西紡集團的成立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新突破,也是西安紡織産業迎來嶄新發展機遇的重要標誌。新廠區一期新建項目生産規模為20萬紗錠、800台噴氣織機及其相關配套工序的設備。形成開發高支高密純棉精梳織物、粗厚及股線類織物、高檔服裝布料、服飾類織物、細薄織物等系列的産品以及功能性纖維和工業用布的新格局,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産品。

至此,紡織等傳統産業不斷進行轉型升級,灞橋區域發展活力不斷彰顯。西安紡織集團黨委副書記楊義卿説:“這份工作我已經幹了37年,人常説‘衣被蒼生’,這是使命也是值得珍惜的事業。我們的紡織女工,幾十年如一日,她們認真敬業能吃苦,這也代表了我們的態度。”王偲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芮